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科技园区的兴盛为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在我国,科技园区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其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且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及“创新型国家”目标的确立,科技园区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以某科技园为例对现代科技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科技园区;规划思路;方法研究
1、前言
现代科技园区发展讲求系统化、综合技术化与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国内学术界对现代科技园区技术、人才、资金、政策、信息、市场以及各种管理要素的理论实践分析已相当深入。在明确现代科技园区规划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可进一步研究提出现代科技园区的建设规划思路及方法,创新园区体系建设的内容,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并建立健全园区发展评估体系。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对科技园区的规划发展研究均相当深入,已有研究成果都充分体现了在社会经济新发展背景下对科技园区规划建设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
2、科技园区规划布局模式的发展趋势
科技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了传统布局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布局模式更偏向于一种动态、弹性的规划布局。这种新布局模式更好地适应了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因市场的变动而对科技园区造成的影响。
2.1空间结构的可变性。
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科技园区空间结构的形式不再是封闭的、不变的,而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可扩张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2.2用地单元的模块化。
科技园区用地单元日趋模块化,不再是简单拼凑,而是将功能进行整合,提取出各种设施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功能模块,并结合地块的规模大小进行组合和复制。
2.3与城市的可衔接性。
科技园区与城市的可衔接性主要体现在规模、设施及道路交通等方面。园区的规模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划分的用地规模相吻合,避免造成对城市道路的影响。园区配套设施应该具有一定的对外开放能力,一方面服务城市,另一方面促进配套设施的完善。此外,园区内的道路交通应与城市交通衔接起来,并与城市的车行交通系统及人行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使科技园区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某现代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3.1该现代科技园区发展概况
该现代科技园区属于省级现代科技园区,其在2018年的生产营收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这一数据是2005年的3.5倍。自2015年开始,该现代科技园区大量引入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开发项目超过3000项,其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也增加40%以上,同时更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新骨干企业,科技技术发展快速,超过500个科技新品通过国家及省内审定,培育了一批科技产业龙头企业。纵观全局,该现代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两点:
第一,其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经济效益与规模化程度全面提高,自十八大以来整个现代科技园区大兴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核心,全面深入的实施了“科技兴园”发展战略,为省内科技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引领作用;第二,其科技实力持续强化,该现代科技园区所培养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省内科技发展生力军,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向市场,为省内科技发展创新主导作出巨大贡献。
3.2该现代科技园区的基本规划思路
3.2.1基本规划战略目标
该现代科技园区作为某省重要科技生产力量,其充分结合省内科技发展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在一定战略时期的总体任务,结合专家研究分析提出了未来10年(截止到2030年)的园区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包含以下五点。其一,首先建立20个左右具有完善软硬件环境、灵活机制和稳定植株查了一下特色的小型科技园区。其二,结合地方政策与技术发展潜能促进一批具有明晰产权和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科技企业,同时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品牌效应发展机制,建立销售能力超过亿元的科技企业集团。其三,支持一批综合条件优秀的地方科技企业,即建立同时拥有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高档次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其四,培养超过5000名懂专业、善管理、善经营、善创新的高薪技术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
其五,推广超过500项对传统产业改造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成果,结合各种方式和高新技术有效改造传统产业。
3.2.2基本规划战略重点
首先,要着眼公平竞争机制,全面优化政策环境,切实确保在产业下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与财税扶持政策的全面实施与调整优化。
其次,要注重宣传引导重点,全面优化该现代科技园区的舆论环境,正确转变企业思想观念,确保全社会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认知到位与政策到位。
再次,要加速完善中介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于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功能社会化基本导向引导并扶持该现代科技园内的各个企业快速发展,并结合产业服务中心与生产力促进中心有效推进技术认证、技术评估与技术经纪发展,形成该现代科技园区以点带面的省内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全面覆盖。
3.2.3基本规划发展模式
该现代科技园区的规划发展模式多样,它主要以开发区作为主要依托发展科技园区模式,建设“一区多园”管理体制,例如建立科学城、科技园和资讯园等分支园区共同支撑整个该科技园区发展。另外,它还引入了多方联合创办模式,结合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等联合开发科技园区,基于不同机构互惠互利基础形式引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等形式,并围绕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创建了两种发展类型:首先是科技生产项目启动,结合高科技项目启动,配合政府政策导向分布实施项目内容;其次是房地产启动,积累资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例如采取特色的产业依托模式,创建地方民营科技园区,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整体发展层次,将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及经济优势。
3.3规划发展方法
3.3.1 规划结构
园区规划结构呈现“一轴四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态。其中,“一轴”指东西向贯穿整个园区的景观大道,全长约为3 km,是该园区进驻的某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展示区域;“四组团”指由主题中心绿地及南北向主干道分隔,自东向西排列的四个空间组团。
3.3.2 规划布局
在规划用地布局方面,以一条主干道将整个厂区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东地块厂区(地块AB)和西地块厂区(地块CD)两个地块,东地块厂区用地面积为77.76 hm2,西地块厂区用地面积为87.67 hm2。整个科技园区地块由四个“功能组团”组 成(自西向东分别命名为A 组团、B 组团、C组团和D 组团),每个组团主要包括八栋厂房和四栋附房,均呈南北向有规则的行列式布局,各组团两侧布置带状绿地(自由地),并配套综合餐厅、综合办公楼等建筑物,将公共设施的布局与绿地有机结合,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环境,同时有效地将生产区与服务区分开,避免交叉干扰。各组团厂区的北面规划为货运码头服务区,保证物流线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各组团厂区的南面规划一些配套设施及综合楼等,不仅方便员工上下班,还保证沿街景观的完整性。根据科技园区生产实际需要及业主方的要求,在设计中可在自由地上建设一些生活设施,如厂区内的办公、食堂和浴室等,并为其预留一定弹性。另外,员工宿舍区不在规划范围内,而是在用地的南侧,与C 组团仅一条道路相隔。
3.3.3配套设施
科技园区的配套设施分为一级配套设施和二级配套设施。一级配套设施指服务于两个及两个以上“功能组团”范围的配套设施;二级配套设施指服务于“功能组团”自身的配套设施。生产配套设施主要有加油站、车保中心、检测中心、消防监控中心和锅炉房等设施,结合B 组团自由地的北侧进行布置,布局集约紧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其他“功能组团”的影响;生活一级配套设施主要有招待所、行政(研发)中心、办 公(训练)中心和综合餐厅等设施,结合B组团自由地南侧进行布置,与员工上下班方向一致,同时配套一些公共设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便利。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科技园区在规划建设方面还应该不断创新调整思路,结合现代科技园区规划发展基本理念主推产业集群发展,强调演化机理变化背景下的科技园区规划发展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规划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园区的创新体系构建与多元投融资渠道的建设,为地方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佐.创造富有活力的创意园区规划设计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2]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