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封建祥
[导读] 摘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选择配置作为其主要环节,按照植物的不同予以科学选择,除了符合观赏要求之外,还要促进社会与生态发展,应对其加大重视力度。
        江苏民天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选择配置作为其主要环节,按照植物的不同予以科学选择,除了符合观赏要求之外,还要促进社会与生态发展,应对其加大重视力度。本文以园林绿化工程为核心,主要进行植物种类选择配置研究,通过科学搭配植物,以提升园林绿化整体水平,旨在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植物种类;选择配置 
        在城市美化中,园林绿化作为衡量城市文化重要表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具备美化城市等功能同时,还应该符合人们对于自然渴望,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工作人员重点掌握植物种类,坚持按照相应原则进行选择配置,以改善其整体效果。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重要性
        城市发展过程,园林绿化工程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原因为:园林景观不同,地理特征会存在差异;场地不同,环境特征、功能需求会存在差异;资金投入和园林景观设计等均会存在差异。可见,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不同场所其观赏价值各不相同。对此,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景观生态学研究发现,借助其知识内容规划园林,不仅可以促进园林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园林绿化外延、内涵扩展。园林绿化建设前,首先应该考虑工程区域特征和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以促进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发挥植物配置作用[1]。换而言之,园林绿化建设时,保证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园林周边自然环境充分结合,有利于发挥园林不同植物生态效应,有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区域气候功效,降低城市污染,全面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二、植物种类选择配置问题
        (一)配置杂乱
        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因为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经验,极易导致植物配置杂乱,普遍未考虑植物习性和生长空间等。虽然早期植物生长较为理想,但后期因为生长空间不足和阳光等因素影响,植物整体生长会逐渐杂乱无章,部分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致使园林绿化受到较大影响。
        (二)选择不科学
        选择植物时应该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气候状况选取植物。但部分城市为了减少资金投入与引入新品种,通常会选择不适合的植物,此类植物会由于无法适应当地气候死亡,最终造成浪费,阻碍绿化事业发展[2]。另外,部分植物引进时未及时发现其携带病虫,会直接危害绿化植物,导致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下降。
        (三)种类单一
        尽管城市绿化面积偏大,但是深入研究发现其植物品种较为单一化,此种设计除了会降低美感之外,还会导致人们审美疲劳,无法充分体现城市风格。另外,植物种类比较单一,会导致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下降,极易受疾病害虫影响无法生存,同时也是造成绿化植物出现病虫害主要原因。
        三、植物种类选择配置原则
        (一)经济性
        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时,通常需要借助财力支撑,如果缺少财力支持无法实施,此过程应该按照量力而行原则,严禁随意规划、浪费,应该尽量减少投入,以提升其效果。植物配置期间,应该保证园林绿化基本功能,严格控制前期投入和后期费用,保证投入效率,其中前期投入包含配置植物、种植成本;后期投入包含管理费用与养护费用,禁止不考虑成本大批量配置植物绿化。
        (二)功能性
        园林绿化建设中,功能性是其生存、发展重要基础,在园林绿化建设时,其基本功能为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前者属于园林绿化根本,首先需要符合生态功能需求,再研究其社会功能[3]。生态功能有净化空气和降低沙尘暴等,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时严禁忽略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有净化空气与文化教育等,按照不同要求进行植物配置,可以充分体现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


        (三)艺术性
        对于艺术性原则来讲,植物配置并非绿色植物堆积,是以审美为基础进行艺术配置,可以提升园林景观整体效果,促进园林艺术发展。因此,按照均衡与调和等原则,准确掌握植物材料观赏性与造景功能,结合人们观赏需求科学配置,呈高低错落与四季常青,可以提升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水平。植物配置满足艺术性原则,应该根据地方风俗与民间文化等进行植物科学配置,保证园林景观具有特色化。
        (四)生态学
        植物属于园林造景主要因素,其生长应该符合土壤与水份等条件,避免无法生存。在植物配置时,首先需要确保其符合生长要求,以实现各项功能、效益,因此,植物配置应该按照绿化城市气候特征进行,按照绿化场地条件与植物生态特征予以植物配置,保证绿化植物具有较高存活率,同时具备自然灾害抵抗能力,确保绿化植物稳定性。
        四、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种类选择配置
        (一)科学植物配置
        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时,为了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在植物配置方面会比较迎合领导要求,普遍缺少科学性,为获取最高效益会破坏原有设计方案,因此保证植物科学配置,可以避免发生植物资源浪费。在植物配置时,应该综合研究植物生长速度与阴阳性等特征,属于树种挑选主要参照条件。一般情况下,当地乡土树种呈现较强适应力,在病虫害中有较强抵抗能力,对常绿、落叶树予以分开种植,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加重[4]。
        (二)掌握城市特点
        道路周边植物配置需具有导向作用,结合行车视距科学选择配置方法,对于开阔绿化园林,应该保证树木植株自然状态,和道路绿化科学搭配,可以确保城市景观的完整性。广场绿化工程建设时,除了需要满足广场基本功能之外,还应该符合植物配置要求。在植物配置期间,根据广场规模等要求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满足绿化装饰、衬托作用,不断优化周边环境,可以向人们提供舒适休息场所。除此之外,城市进行园林绿化时,道路绿化属于其主要构成部分,可以体现城市绿化风貌、景观特点,首先需要掌握城市气候环境,再确定绿化地块,结合气候条件与立地条件等科学配置绿化植物,可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创建特色园林景观。
        (三)强调植物层次和文化
        选择骨干树种搭配,合理配置花卉、灌木与地被植物,同时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再根据彩色植物与开花特点,选择不同彩色植物与花色配置,可以营造层次清楚与色相鲜明园林景观,确保园林绿化工程顺利建设[5]。
        (四)选择易活与易护植物
        通常情况下,在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时,将易活、易护类乡土植物作为重点,尽量满足植物配置要求,可以更好符合其功能要求,再选择其它植物、试种成功植物配置,除了特殊情况,均应该减少外地植物使用,其原因为:外地品种成功率偏低,具有较高管护成本,不适合选择配置要求。
        结束语:
        通过对园林绿化研究可知,此项目属于繁重工程,为了营造美好园林绿化环境,需要全面分析植物绿化相关问题,例如:经济问题或历史问题等,综合考虑当地环境和人们喜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选择配置,可以营造自然、人文结合工程项目。对此,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对植物种类选择配置予以重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在促进其工程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俊,彭飞.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J].农村科技,2017,(3):64-67.
        [2]蚁跃琼.汕头市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菊科植物的应用[J].花卉,2018,(16):1-2.
        [3]何可心.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花卉,2019,(20):87-88.
        [4]张永平.陕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绿色科技,2019,(17):59-60.
        [5]陈璞.浅析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原则及策略[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7,(5):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