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 苏伟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苏伟
[导读] 摘要:现如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浙江子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现如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前的自然生态发展需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避免大量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够促进河道自净能力的提升。因为河道治理施工中,很多环节都需要进行自然生态链的模拟与分析,所以生态水利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将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作为主要目的,切实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引言
        河道治理工程重在实施环节,生态水利的主要特性就是能够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出发点,在科学合理的使用的条件下组织进行河道整治管理工作。最近几年,国家提高了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与规模得到相应增加,但是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破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水体。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生态护坡技术不仅具有防洪抗涝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美化环境,除此之外,使用生态护坡能够和周围环境生态系统进行密切联系,进而推动生态护坡健康稳定的长远发展。
        1生态护坡的研究意义
        生态护坡的研究意义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以往的河道治理中,过多地考虑了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实现,大量采用浆砌块石和砼进行硬化,虽然达到了河岸稳定和洪涝水归槽的目的,但却割裂了水土之间的联系,将水、土、植物、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彻底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大大降低,破坏了原有河道多样性的特征。现阶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紧缺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就要求水利建设的发展应由“与水抗争”向“与水为友”的转变,不仅要求堤岸、护坡发挥出水利设施的行洪、排涝、蓄水等功能,同时也要融入生态、景观等多方面的内容,保障河道恢复自然生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生态河流,是人类回归自然,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前提,是当前水景观最简单、最直接、最自然的客观反映。生态河道本身就是一种景观,水景观的建设与城市的现代化紧密相连,是整合城乡水域建设的水环境的重要方面,同时可以为生态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河岸护坡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过渡带,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在满足河道防洪排涝及河岸稳定的同时,对于维持河势稳定、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滨水休闲娱乐空间的打造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之一是网格生态护坡技术。运用石头、混凝土等材质制定网格结构规划,精心设计网格生态护坡,把植物种植网格正中心,构成具有综合效益的网格生态护坡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同时在实际工程中明显可以大力推广其具有的综合效益。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网格生态护坡技术不需要使用难度较高的技术,所以具有明显的施工效果,同时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供观赏。

然而网格生态护坡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较而言在适用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成本,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预算设计等,全面考虑护坡资金的可承受能力,结合不同时期的护坡发展状况优先选择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2.2双层断面亲水河道护坡措施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之二是双层断面亲水河道护坡措施。1)护坡方式选择与植物配置。双层断面的布置用于亲水要求较高的城市河道内,应用较少。一般多在硬质护坡上植草,采取景观效果较好的草种,参考植物:白三叶、红三叶、苜蓿、小冠花。2)河岸缓冲带设计。河岸带多数已经经过硬化绿化处理,在进行绿化时,合理布置人行路,方便游客接近河道;河道附近路面采用防滑材料。3)局部处理及注意事项。适当布置半圆、阶梯、栈桥形式的亲水平台,半圆和栈桥等较陡形式的平台需设置护栏。
        2.3梯形断面骨干河道护坡措施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之三是梯形断面骨干河道护坡措施。1)护坡方式选择及植物配置。参照中游地区,河道较宽阔,流速较缓,水量大,侧蚀较严重。洪水位至岸坡,受河水冲刷较弱,直接受雨水冲刷,可采取穴播或沟播的方式植草,播种量、沟深及沟间距应根据当地的条件、草的生长速度和要求成坪时间等条件来确定。常水位至洪水位,正常水位即被河水淹没,需要抗冲刷,可采用三维植被网护坡,从常水位以下坡面距离0.5m布置。2)河岸缓冲带设计。距边坡2.0m,设置适宜宽度的绿化带,保留距公路3.0m,遵循最近原则布置宽1.5m的人行路;河岸上种植乔木。3)局部处理与注意事项。适宜地区常水位附近可以种植芦苇,芦苇能使水流平缓,为水生物生存繁殖提供环境,对于保持河岸生态效果显著;冲刷较严重的部位,可采取石笼网护脚或者抛石护脚。
        2.4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之四是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实际上把水和肥料进行混合,使植物生长的平稳性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实现护坡的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实现混凝土材料的最大化设置,选择合适比例的水域骨料,通过搅拌配制,使混凝土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在植被表面填充一层混凝土以后还需要再次覆盖混凝土,进而加快植物的生长,同时表层土自身具有降温作用,可以保持合适的温度,以便于使植物快速成长。在运用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过程中,需要挑选合适的保水材料,保水材料可以滋润土壤水源,为植物的成长带来足够的水分;然后添加一些肥料,为植物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结语
        总而言之,河道生态治理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河道治理理念的的转变,要在坚持控制洪水风险的基础上,突出生态建设,兼顾经济效益;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生态措施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工程措施是基础,严格的管理措施是保障,工程实践中,要始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
        参考文献:
        [1]徐君.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9(1):194.
        [2]丁艳.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11):12-13.
        [3]张伟涛.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7(23):68.
        [4]陈光中.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S1):148-149.
        [5]张延菊,张哲.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18(21):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