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清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19085
摘要:黑臭水体属于水流污染类型中的一种,这类污水严重降低了城市美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本文从雨污水混流地区黑臭水体产生原因入手,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提高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雨污水混流;黑臭水体;综合治理
引言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各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水体出现黑臭,富营养化十分严重,大大降低了河道的生态、景观以及文化等功能品质。而恢复河道水清、水美,并建设亲水环境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和城市面貌。随着国务院颁布正式的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各省市区建立消除水体污染策略,为打造良好城市环境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局面的居住幸福感,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1雨污水混流地区黑臭水体形成原因
1.1水体缺氧
水生物在水底生存的重要元素是氧气,在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与水生物的生理状态好坏有直接联系。若是水体底部出现缺氧,则会导致厌氧菌产生酸,这些酸能够增加水体酸度,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的磷和氮从有机沉积物中释放到水体中。厌氧菌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例如硫化氢、氨、甲烷等,这些气体能够对益菌和昆虫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对人体有害,而缺氧是导致厌氧菌产生气味的关键因素。
1.2底泥沉积
底泥是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营养超载,导致水体失去了平衡,藻类开始大量繁殖,而水生杂草也逐渐占据水体系统。藻类和杂草在死亡后逐渐沉入水底,并消耗氧气,逐渐开始发生腐烂,溶氧减少致使有益细菌和微生物发生死亡,沉淀物开始积累。随着淤泥的不断积累,营养元素随之积累,水变浅,导致阳光穿透更加有效,能够帮助新的杂草和藻类的生长,从而形成螺旋式的恶性循环。微生物强化降解底泥中稀有的有机物,淤泥开始被有益微生物消耗,有益微生物成为水生昆虫和小鱼的食物,而昆虫和小鱼被大鱼吃掉,整个水生食物链自然加强,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水中原有的养分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减少,杂草和藻类得到控制后水质逐渐改善。
2雨污水混流地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措施
2.1解决雨季污水直排水系问题
对黑臭水体进行综合分析,探究水体形成原因是彻底解决雨季污水直排水系问题的关键环节,同时要是展开综合治理的基本环节,其中造成河流污染的其他问题也可以一并解决。雨污水混流地区的河流的污水直排水系是河流雨水系统内混入了污水,雨水泵站将混合污水排入到河流内而形成的,要想解决雨污水混流的问题有两套方案。首先。要根据河流雨水泵站沿河分布特征和末端雨水管线埋深状况,通常情况下,雨水管线埋深大多在6~7m左右,使用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沿河流规划建设雨水截流干管,当雨水排入雨水泵站前,要先排入雨水截流管道,在雨水截流管末端规划设置雨水泵站和雨水生态湿地,提升规划泵站,将旱季现状雨水管网混入的污水和降雨初期雨水和混合污水进行处理,若超过污水处理厂自身处理能力,雨水排入雨水生态湿地后排入河流下游。该方案有着历时周期短、影响范围小的优势,能够在实施过程中远近结合,先落实末端雨水干线,随后逐渐开展上游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工作。除此之外,要规划雨水系统与现状雨水泵站的协调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河流雨水系统防洪排涝规范,有效解决当前城市现状河流远期排水能力弱的问题。第二种方案为在进行治理前开展现状排水系统雨污混流情况的调查,摸清每个雨污水混接点位,制定雨污分流,并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将河流域排水系统雨污混接的问题彻底解决。然而由于地下排水管网排列十分复杂,导致调查摸底工作开展困难,再加上混接点分布过于分散,大范围开展雨污分流工作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且工期长,若是在工作过程中有某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或是调查不彻底则会导致问题复发。
2.2内源治理
2.2.1清淤疏浚
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是长时间淤积的底泥。清理底泥污染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黑臭水体的污染内源负荷,以免进行其他手段进行治理后导致河流底泥污染物向着水源流去,这种黑臭水体渠道多呈现出干涸状态,需要采取清除污泥与淤泥的综合治理方式落实。消除淤泥需要选择能够进行软基螺旋浮筒的多功能式清淤车,主要负责清理并用挖斗挖出渠道内较重且较大的垃圾废物,例如树桩等,用打捞耙清除渠道内的固体废弃物品,利用无堵塞绞吸清淤头来清理渠道内部的淤泥质,促使其直接经过淤泥管道,从而直接装进封闭罐车内。清理所有的废弃固体都需要经过收运垃圾车辆,将其送往生活垃圾处置场进行清理,并将所有污泥送往污泥综合利用场。并对渠道内的黑臭水体污泥进行取样分析,若是泥质能够达到农用堆肥等相关指标标准,则可以将污泥送往综合利用厂进行堆肥化处理。
2.2.2垃圾清除
黑臭水体不仅在河流岸边有临时的垃圾堆放处,同时在岸带的两侧还存在着垃圾堆体,在区道中还存在着水体漂浮物、固体废弃物、水生植物等明显垃圾。在处理黑臭水体、干涸渠道垃圾时要使用垃圾收运车将垃圾进行一次性清运处理,对渠道水面上所存在的水体漂浮物、固体废弃物以及水生植物所产生的枯枝烂叶和水底垃圾需要用专门的打捞船只和垃圾清运车展开。
3雨污水混流地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措施
3.1水生态修复
生境重构中包含着浮游动物净水技术生态抗渗技术、生态交错带构建技术等,进行生境调养离不开合理设计动物生长模式,多层次、恰当的投放水生动物,从而形成纵向、横向共生体系。同时,要实时观察水质变化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对解决方案进行调整,重新调整、配置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生态监控需要对水体特征参数检测进行调控,并对生态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对物种多样性检测与调控和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对应管理机制。
3.2带动公众参与,落实个人职责
在雨污水混流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中,良好的公众参与能够为水体治理提供相应的保障,相关部门在进行治理的时候要坚持对公众意见进行合理采集,并将方案细节落实到书面,以报告为依据和依托开展后续活动。要想带动公众参与,提高公众污水治理的参与程度,则需要拓宽公众的参与途径,保障公正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加入到污水治理队伍中来。从国家相关部门出发,应加强有关政府之间工作的协同性,进一步加强不同部门开展工作活动的监督,有效推动污水治理活动的进一步落实。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和监管平台,不但提高公众参与度,保障公众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加入到污水治理活动中。从各个城市出发来说,相关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和团队调查城市水体情况,形成专门的污水治理调查报告,进一步提高污水治理部门工作活动的开展力度。
结语
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本就是一个浩大且繁复的工程,这其中包含截污纳管、河道疏淤,同时也涵盖了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以及活水循环等措施,这其中截污纳管是保障水系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治理时要把握水系污染主要特征,因地制宜的规划城市排污、雨水排涝的相关关系,从而敲定最终的综合治理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建立相应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污管道混接现象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1]彭硕佳,张文静,韩旭,等.关于黑臭水体治理中排水系统优化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8,46(17):24-26.
[2]邱艺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实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2):15-19.
[3]陆琦.雨污水混流地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案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20,(2):137,157.
[4]崔英良,李妍皎,张淑平.雨污水混接调查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9,(z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