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鑫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造价超预算的4个常见原因:主要工程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波动较大、社会、自然环境中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管理缺陷、施工单位不能够按照严谨正确的论证进行施工;提出了制定合理的工程合同、做好合同管理、采取措施降低材料涨幅较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严格把控预算方案、完善预算的审核并评估造价准确性等5个主要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 超预算;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且在实际工作中所占比重日愈增多。若项目出现超预算问题, 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 必须找出导致此问题的原因, 并深入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的对策。
1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重要性
在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环节,工程造价预算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预算管控能提前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即做好工程造价预算, 将有效规避或者减少因造价控制不完善而导致的部分设计变更,返工等问题; 二是工程造价预算直接关系到工程决算的盈利情况,控制工程造价对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等缩减资金具有重要作用,能指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能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地方;三是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各项目的总体发展方向。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
2.1主要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程造价的准确性大型工程项目通常情况下均需要2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竣工,具有项目持续时间长的显著特点,虽然在前期造价人员对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等预算进行了大量科学推算, 但却并不能保证实际的项目进行过程中主要原材料、 人工工资上涨幅度能够完全依照预算进行,而是偶尔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如以最常见的混凝土及钢筋为例, 在2016~2018 年三年时间, 国内建筑用钢材、 混凝土等大幅度涨价,上海市场螺纹钢20mmHRB400E从2016年的2520元/吨左右最低点一路持续上涨至 2018年最高点4950元/吨,涨幅接近一倍,上海市区C30P6混凝土均价也从290元/方一路上涨至最高410元/方左右,涨幅 40%以上,工人人均工资涨幅据测算也上涨了至少20%以上,由于部分项目施工周期长,施工合同为 2016 年按照当时材料和人工价格且采用的固定总价合同, 导致较多项目由于材料.人工.设备租赁价格涨幅过大,进而导致施工时实际购买材料的单价较预算价格高出较多、工人人均工资支出涨幅过大等情况,最终导致项目造价超预算且行业中较多施工项目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
2.2 社会、自然环境中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不可抗力既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等,也包括大的社会环境变化、经济形势变化。大型工程项目通常情况下具有项目持续时间长、参与方众多、施工组织复杂等显著特点,虽然在前期造价人员对项目预算进行了大量科学推算,但仍会受到当地的社会、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由于社会、自然环境中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不能够完全依照预算进行,如2020年年初全国爆发的新冠病毒事件,导致全国的在建工程项目停工 1 个月以上,工程造价增加了疫情防控费用,且人工、材料价格都有了较大变化,又比如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可能由于当地突然发生战争或者政府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而出现工程延期进而导致造价严重超预算等情况。
2.3工程项目管理缺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工程项目管理缺陷也是造成超预算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只有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才能使得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进行,确保项目正常施工和如期,合格竣工,但有时项目管理往往被忽视,主要体现为: 项目管理团队受专业水平限制、管理方法及有效的管理制度缺乏,工程追责制度不完善, 从而导致管理混乱,产生了大量的工程变更及签证费用。同时,招投标、成本管控、项目管理等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存在较大问题,无衔接、无对接、各行其是、 矛盾增加、问题频发,意外频频出现最终导致成本逐步增加,预期施工预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导致工期延滞和索赔,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2.4 施工单位未能够按照严谨正确的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作业周期,边设计边施工,设计方案没有得到充分论证,造成了返工浪费现象,例如某乡村混凝土路面,却采用国道标准进行设计,造成工程造价的不必要增加。其次是施工或监理单位对施工方案未进行充分的核算,随搬照抄,导致返工现象或超额投资,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加重了超预算概率的发生。
3 超预算相对的控制措施
3.1 制定合理的工程合同
为了有效降低因为建筑材料价格波动或者不可抗力等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需要制定相对明确、科学合理的合同条款,且在进行工程的报价时,合同中应巧妙地将相关风险进行合理量化,并将量化后的风险预估费用置于总价当中予以考虑。与此同时,合同条款应依据所采用技术方案、工程规模、社会经济环境等具体情况, 明确约定合同中的计价方式及支付形式。对项目施工中出现的如工程变更等常见问题,要求甲乙双方做到权责分明,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审批流程逐项确定。在投标时,如招标文件及合同中出现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投标人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风险内容及其风险范围或风险幅度的合同,投标人应予以规避或协商修改。在市场原材料波动较大时,尽量避免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等合同模式或者在合同中对材料超出合理范围部分的费用予以约定。同时,要采取一定的工程保险措施,分散和规避 “不可抗力”风险,最后,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要按照合同积极进行索赔。
3.2 做好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必须在招投标环节及合同签署环节就应该严格管理。合同约定贯穿施工、结算的全过程,做好合同管理,就是在落实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 当出现合同变更时,也会影响工程的造价。为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造价预算及控制人员要依据工程预算的有关内容及要求,基于合同、技术、经济等不同层面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在开展现场签证工作时,要严格执行审批流程, 对合同价格进行科学、有效地计量,从而防止超前或过量支付问题的发生。若出现了超支问题,一经发现需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严格执行各个环节的工作, 从而确保工程造价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3.3 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来应对项目管理的缺陷
针对项目管理的缺陷,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对施工项目整体的造价进行把控,通过全过程工程咨询来明确施工方明确各个环节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节约成本,获得最大利润,保证整体工程的顺利进行。
3.4 采取措施降低材料涨幅较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是预算并准备价差预备费。具体做法是,工程预算时应充分预估后续工期的价差预备费,以防不时之需,二是运用期货市场对工程主要原材料套期保值。 具体做法是企业在期货市场及现货市场上,同时设置一笔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可在价格上形成对冲,进而完成对价格波动风险的一定程度上的转移或者预防。
3.5 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批并严格把控
首先,工程预算的编制基础是设计图纸,所以工程设计过程的成本管控是减少工程超支的关键和核心。在工程设计的预算方面,一是要优化工程材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开销。二是要优化施工图设计,设计人员要进入工程现场,对施工的场地做全面勘测,对设计方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其次是工程预算编制是否准确, 关系到综合单价及工程量的准确度,并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竣工结算。要对常规施工方案的工程量进行反复充分地计算,以避免由于错误计算或重复引用而引起的预算增加, 综合单价要充分考虑人工、材料、机械、企业管理费、利润及风险承担的能力和范围,要优化施工方案来应对报价技巧,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地论证,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方法来降低工程成本。同时, 施工企业应对预算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进行严格把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要做好审查和监督工作,对工程的超量部门的超价问题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
3.6 造价的审核工作要加以完善, 对造价进行准确性评估
造价的审核工作要有效的防止错算、漏算和多算的现象出现。对工程的造价来说,预算的审核工作是重点和关键,然而工程项目本身存在单一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所以在审核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要依据相关的施工环境来进行预算的机制审核:①对工程量的审核工作,在进行工程量的审核过程中,要对工程量在准确性上进行严格的保证。建筑的工程量对工程的造价在预算上有着直接和重要影响,所以要对预算清单工程量进行严格的计算;②对图纸外产生的费用。对于一些施工在安装、存放和维修保养上的费用,都没有在设计的图纸费用上产生, 那么对于这些额外的费用就要进行严格的收取;③相关的取费审核工作。对于取费的工作要严格的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取费。对于取费的条件,费率的计算以及差价在材料的调整上都必须和相关法规相符。
4 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工程造价管控趋于越来越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只有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承包合同并做好合同管理、 采取措施降低材料涨幅较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严格把控设计和施工方案,完善预算的审核并评估造价准确性,企业才能做好造价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分析[J]. 韩英,付娟.江西建材. 2017(18).
[2]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 靳洁.时代经贸. 2017(18).
[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任海平.建材与装饰. 2020(02).
[4]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李晓丽. 建材与装饰. 2020(02).
[5]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李震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