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51162319900922XXXX;上海能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PPP模式下工程建设资本由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同时提供,这一“公私合营”属性的建设工程项目在造价管理中要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为此本文分析PPP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问题,总结造价控制要点和具体措施,搭建专门针对PPP项目的造价管控技术方案,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引言
工程造价是合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收益率的关键手段,现阶段,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提高造价控制能力,获取稳定的工程收益才能使企业始终在建设工程市场保有一席之地,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PPP项目中,建设方是造价控制的实施主体,在技术和经验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建设单位必须主动承担项目造价控制责任,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提高PPP项目综合效益。
1 PPP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特点
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也就是建设企业的造价控制主要表现出两项特征。一是造价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延伸不够。项目设计阶段产生的直接成本占PPP项目实施总成本的比例非常有限,但该环节对工程总成本的影响却超过70%。项目实施之前,相关人员结合业主方需求及施工现场勘查情况,开展方案设计,选择施工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等。目前PPP项目的方案设计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该阶段与造价控制的融合程度还有待提升。设计阶段考虑重点在工程性能、功能、质量的提升上,为充分达成项目要求,在具体方案的选择上通常比较保守,这就使得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水平偏高,不利于造价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1]。另外,PPP项目实施阶段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本设计方案中的某些设计意图无法顺利落实,进而引发方案变更问题甚至导致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同样会造成造价水平上升。二是造价编制缺少理论依据。PPP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以市场平均价格为指标,但在实际定额编制中却很难依照该指标进行,因时间的滞后性导致定额计算造价往往要高于实际需求水平。定额编制过程中,施工材料、设备、工艺的使用成本均参考市场平均价格进行计算,但在施工环节,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就会使得实际造价与定额计算造价之间存在偏差。相较于传统模式,PPP项目在造价控制方面已经具备更高的灵活性,若发现定额中存在问题,可及时进行修改。因此造价编制人员必须对当前建设工程材料、设备、工艺市场有充足的了解,尤其是那些新材料、新设备的市场价格,进而能够将更加可靠、真实的数据融入到造价编制中,缩小造价编制与实际造价需求间的差距。
2 PPP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结合PPP模式下工程造价的特点,以建筑工程项目为案例,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出发,给出几点提高PPP项目造价控制水平的措施。
2.1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2.1.1加强前期勘察
前期勘察能够为项目设计积累可靠的理论资料,将项目现场勘查结果作为方案设计的约束条件,能够确保方案的可落实性,进而减少后期发生方案变更的风险,提高项目造价可控性。在建筑工程中,地质条件勘查是前期勘察的重中之重,主要是由于基础施工中的隐蔽性因素较多,其中不少因素很难在勘察阶段被发现。为合理解决隐蔽性因素带来的造价失控风险,建议在项目预算编制环节预留一定的灵活空间。
2.1.2加强方案设计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水平已相当发达,对于同一施工模块,能够采用的施工方案可能存在多种类型,针对前文提到的方案设计过于保守的问题,建议设计人员在选择具体方案时,从技术性、经济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等多个角度出发,对目标方案做综合评估,找出能够给PPP项目带来最高综合效益的方案。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这部分材料支出在项目总造价中的占比也比较高。为在确保建筑质量达标的基础上,节约材料成本开支,在地基基础、梁柱结构等主要施工模块的施工参数验算时,应确保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依照建筑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要求,确定各类材料的型号、规格和用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消耗[2]。此外,新技术、新工艺的科学应用往往能帮助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在选择新工艺新技术时,需对其综合效益做准确评估,将能够满足建筑建设要求且经济性较强的工艺、技术融入到PPP项目建设方案中。
2.1.3加强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关注材料、设备及人工成本。例如材料成本的控制,在造价编制之前,对材料供应市场的价格、材料运输成本、供应商供货能力等做全面评估,确保预算中给出的数据能够客观反映材料的实际价格。PPP项目造价编制采用定额方式,因此带有一定滞后性,受供需波动、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
针对此类问题,应提前设计应对措施,预留足够的灵活空间,以提高造价控制的抗风险能力。
2.2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基于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方案,PPP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做到全面、细致,可引入精细化造价控制理念,对项目施工阶段发生的成本做动态化监管。
2.2.1合同管理
合同是PPP项目开展价款结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PPP项目实施过程各参与方的行为准则。在合同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做详细划分,以便在后期造价控制中出现矛盾问题后,能够依照合同要求开展索赔工作。对于合同中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应做重点审查,保证结算方式明确,违约责任划分清晰。合同中应添加因市场价格波动引发造价失控问题的处理方式,避免出现参与方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导致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而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进而使工程造价上升。合同正式签订后,严格依照其中要求开展造价控制工作,确保将各项费用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对于建筑企业来说,PPP项目中的合同管理能够提高风险可控性,签订科学的合同条款,可在风险发生后,合理将其转移给政府部门、施工单位、供应商等,以降低建筑企业风险损失。
2.2.2资料管理
PPP建筑项目与常规建筑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筑企业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审计,以确定建筑企业投资是否能够被全部计提为项目建设费用。为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建筑企业造价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阶段的材料收集、管理工作。
以往工程中,资料管理并未被作为施工管理的重点,导致施工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所获取的资料信息难以反映真实的施工建设情况。基于造价控制目标,施工过程相关人员应结合工程特点,定期进行施工材料的收集、核对和整理工作,确保施工资料能够清晰、直观反映施工体量和质量情况[3]。尤其在出现工程变更后,相关资料必须能够对变更原因、变更合理性评价结果、各参与方意见、变更工程原始数据、变更工程实施情况做出详细说明。若为重大变更,还必须获取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妥善保存审批材料。除变更部分,项目中全部隐蔽性工程的有关资料均应妥善保存,服务于项目竣工结算和审计工作。
2.2.3生产要素管理
PPP建筑项目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力、设备和材料,在施工环节,生产要素成本也是施工成本的主体构成。PPP建筑项目通常规模较大,施工周期长、生产要素使用情况复杂,因此在造价控制中需要对生产要素成本做重点监控。在材料、设备类型及施工方案确定后,施工过程的材料和设备成本则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将人员管理作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
例如,在签订施工劳务合同时,可选择将固定工农合同、临时雇佣等形式相结合,以降低施工过程人力资源成本。其中,若工程施工体量较大、施工任务繁杂且工期较强,则可优先采用固定工农合同。造价控制人员有权利对施工现场的材料领用、回收情况做监督管理,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照现场材料领用制度,合理取用建筑材料。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确保相关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施工材料无法被正常使用而引发成本浪费。向施工人员传递材料节约理念,并配合一定的奖惩手段,在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加强材料的回收利用,降低施工成本。
2.2.4风险控制
PPP项目施工阶段可能引发造价失控的风险因素包括质量风险、安全风险、进度风险等,在风险防控上,造价控制人员应与其他施工管理人员相配合,通过信息共享和工作交叉,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目标充分实现,以降低造价失控风险,确保工程造价始终处于预算范围内。现代建筑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将不同的施工管理模块整合到同一平台中,对项目实施过程做全程动态化监控。施工管理可视化程度的提高给造价控制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有效提高PPP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结论
PPP项目有其特殊性,在开展PPP模式下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时,应将造价控制适当前置,通过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为后期造价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在施工过程做好合同管理、资料管理、生产要素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造价控制效果,使建筑企业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国彦.PPP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14):198-199.
[2]景秋莲.基于PPP项目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精细化管理分析[J].商讯,2020(15):120-122.
[3]季春雨.浅谈PPP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精细化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0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