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应注重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曹鹏涛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曹鹏涛
[导读] 摘要:近年来,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近年来,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趋势。风力发电作为环保节能、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能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节约常规能源。但是,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以,从风电项目在不同运行阶段中的管理角度出发,分析风电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针对如何提高风电建设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切实加强和规范风电项目建设管理,以促进风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厂建设;项目管理
        风能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利用风带动风车抽水、磨面等,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利用,尤其是风能发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我国减排的难度主要在于煤炭消费比重大,能源结构的转换将成为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新时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成熟的风力清洁发电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高污染燃煤发电。
        一、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环保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在能源利用方面,人们把眼光放在了更为环保和清洁的可持续能源上,而其中,又以风电作为其最具现实性的代表。利用风能发电已成为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缓解能源紧缺矛盾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来说,快速发展的经济与能源的紧缺出现了供需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随着能源的继续利用不但没有缓和的余地,还会陷入一种矛盾日益激化的状态。长此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为了摆脱这种限制,寻找可再生新能源已迫在眉睫,而风能发电作为一个良好的选择未来将扮演中国能源发展界的重要角色。我国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很早,但项目建设发展迟缓,200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达到76.4万kW,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0.13%。从2005年开始,在政府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开发可再生资源的背景下,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我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五年实现翻番。2009年,中国以2580万kW的总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风电延续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总装机比上年增长约62%。目前有我国有24个省市建设了风电场,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的国家级风电基地进入快速成长期,东海大桥海上风力发电场也于2010年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行,成为除了欧洲之外最大海上风电场。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300万kW,已经超过了美国,从装机容量来讲,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二、风力发电项目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1.基础开挖施工可能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础开挖施工的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式变电站安装。根据相关风电项目施工资料,风力发电机组安装的基础一般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一般为直径约17m的圆形板式扩展基础,基础埋深一般在3m左右(自然地坪以下)。箱式变电站基础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基础埋深一般约为2m(自然地坪以下)。地埋式电缆的铺设。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采用地埋式电缆进行,电缆沟施工开挖深度一般约0.8m。架空式导线的架设。风力发电机组之间、升压站进出导线的架设一般采用铁塔架空导线。铁塔基础施工一般采用大开挖式,一般最大开挖深度约为4m。升压站基础施工。升压站基础施工主要包括电力输送升压设施区域的基础施工和办公楼的基础施工,一般最大开挖深度约为4m左右。
        2.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风电场工程景观包括风机本身形成的景观、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风电工程与周围景观的综合景观体系。作为一座现代化的风电场工程,风电场的场内道路、护坡、集电线路的杆塔以及风机机位都构成了风电工程自身景观。

由于这些景观是人为的,若设计或选址不当,会给景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风电工程自身景观与景观环境之间形成冲突。施工期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是风机基础、场内道路路基和集电线路杆塔基础开挖,对部分丘陵山坡和山顶地进行削切产生新的坡面、断面,地貌形态发生了改变,对局部景观产生干扰,对现有的田野风光造成破坏,切割连续的自然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自然性被破坏,尤其是场内道路,将在区域景观中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印迹。
        三、降低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1.建设单位强化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管理增强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保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同步进行,施工中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禁止沿山坡弃土、弃石。根据风电项目工程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及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要提前对施工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管理教育,使施工人员能自觉地遵守国家及重庆省有关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并采取边施工边治理的方针,将工程所产生的生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确保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地发展。严格划定施工区域,尽量缩小施工扰动范围,所有建设活动均在该范围内实施,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必要时用醒目的黄带将施工带标识出来,严格限制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活动范围。加强对风电场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监测,在工程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动态监测,以便掌握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数据,从而为制订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确保风电场工程的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2.细化项目前期准备条件
        很多项目在进行到基建期后发现由于涉及某些关键领域如土地、林业、环保、军事、文物、电网消纳等,致使项目无法继续推进并造成了大量投入无法收回,究其原因是项目前期勘察及评估深度不足,考虑因素不全面。因此,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要加深其研究深度,充分考虑影响风电场建设的核心要素,如土地、林业、地质灾害、军事及文物禁区、环保要求、电网消纳以及风力发电机组选型等。必要时可以进行预可研评审,如具备开发价值再进行深度可研编制。在可研评审通过后迅速开展项目初设评审,依据其评审结果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后在出具招标文件,开展招标工作,确保招标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会出现较大偏差。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重点关注对建设现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噪声、废水、电磁辐射、光影等影响。
        3.施工期进行严格的污染控制
        科学施工,统筹安排,合理安排施工期和施工时间,优化施工方案,缩短临时占地时间,将有助于降低工程对动植物的影响。风电场的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主要以施工期为主,风电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的分区、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加以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扰动土地面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尽可能恢复因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破坏的林草植被,恢复土地生长力。对开挖、排弃、堆垫等场地进行防护、整治,并采取必要的护坡、截排水措施,防止在强降雨或大风天气下发生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结束后辅以人工措施,立即进行生态恢复治理,使植被短期内得到恢复和增加。
        结束语:
        综上,风力发电虽属于国家鼓励的清洁能源项目,仍会对周边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风电项目建设应实施全过程监控,以保护环境为主线,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参考文献:
        [1]重庆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白芝兵,任改.海上风电场项目水土流失分区及防治特点浅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8,30(1):3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