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武彦云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武彦云
[导读] 摘要: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陕西西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要: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然而,在荷载、自然环境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路基路面难免产生一些病害,这些病害轻则影响路基路面正常使用,严重时将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有效的路基路面治理对策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1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治理对策
        1.1翻浆
        路基翻浆指的是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路面基层的含水量不断增加、强度越来越低,在行车作用下路基出现湿软弹簧、破裂、冒出泥浆等问题,在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路基坡脚出现积水的路段,会出现翻浆病害,尤其是在盐渍土、沼泽地区域。路基翻浆的主要原因是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在路面密水性差的情况下,降水会浸入路基,这时,路基路面基层含水量过大,出现翻浆,导致沉降和隆起并存。
        为了有效防治路基翻浆病害,工作人员应避免地面水、地下水以及其他水分在冻结前、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在化冻时期,技术人员需要及时排除聚冰层水分,并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改善路基路面结构进行综合防治。
        1.2沉降
        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和与之相连的路面产生近似垂直方向的下沉。路基沉降产生原因包括:水损坏、路堤的碾压不密实,尤其是对填挖交界部位的处理不到位、湿软段没有得到彻底处理,在施工完成后产生明显沉降、构造物边侧填土由于对刚柔过渡段进行的处理不当导致沉降;V型或U型沟的填方由于坡积层在土石界面上发生滑移导致路基整体滑移和发生沉陷。
        对于路基沉降病害,当是在施工中产生的时,立即进行返修;当沉降量不大时,可采取补强措施进行处理,最常用的就是复合地基,如干拌碎石桩、干拌水泥碎石桩和灰土挤密桩;针对V型或U型沟的填方段路基沉陷,首先开挖盲沟等排水设施进行排水,然后将湿软的填料开挖干净,再回填满足要求的新填料。此外,还可采用注浆法或旋喷桩方法来处理沉陷。
        1.3滑坡
        路基滑坡主要是在高陡斜坡位置的岩体与水体在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沿滑动带滑动现象,其主要是路基位置边坡、路基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造成路基滑坡的主要原因是:(1)底层岩性、地质构造为滑坡产生提供了地质基础;(2)开挖不合理;(3)水是滑坡产生的诱导和催化剂。对路基滑坡进行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抗滑桩。抗滑桩与普通桩基相似,主要承担水平荷载,边坡工程中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能够避免滑坡的发生。在设计抗滑桩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注重以下要求:需要确保滑坡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抗滑桩桩身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相关要求;桩周地基抗力和滑体变形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抗滑桩埋深、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寸、桩断面尺寸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2)减少水对滑坡造成的危害。水是导致滑坡出现的主要因素,常用的治水方法是截水、排水和填水。(3)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削方减载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滑坡后缘、两侧边界明显中,能够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4)生态防护。相关部门需要采用植草、栽植根系发育的灌木、亚乔树种,固结表土,减少降水浸入,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框架锚索方案,在坡面网格位置培土植草。
        1.4路基水毁
        引发路基水毁的原因包括:(1)断裂构造,具有一定的构造带、分化强烈,极易出现泥石流、塌方和滑坡等问题。

在泥岩、页岩强烈分化后,这些灾害中的细颗粒物质比较多,易引发路面垮塌等病害;(2)公路地形高低存在很大差异,山坡陡峭,在重力和水的影响下,松散、不稳定的物料会造成垮塌和泥石流,产生一系列公路水害;(3)雨季降水比较集中,一次降水量大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公路水害,尤其在集中、持续大雨和暴雨会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漫溢,在强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冲击下,固体堆积物会被破坏,进而出现冲坏、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水害;(4)不合理的沿河筑坝会使流向改变;(5)公路自身的排水防护设施不够完善、施工质量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首先,水毁抢修主要分成防洪抢险、抢修通车2种。防洪抢险主要是针对公路实行应急、防抢、保护措施;抢修通车主要是在水毁后迅速抢通路线维持通车,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地清除塌方淤泥,修复小桥涵洞、铺设简易路面,将路线抢修通车。其次,水毁恢复需要根据技术标准和建设程序,修复水毁的各项设施,不能因一次修复留下水毁遗留工程,及时地恢复植被、整治河流,进一步完善公路设施。最后,在预防水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汛期前进行水文观测,掌握洪水动态,并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情况,收集更多雨水资料,了解洪水强度、到达时间和变化情况,对公路的危害性进行判断,并在汛期前应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
        2公路路面常见病害与治理对策
        2.1裂缝
        裂缝是路面最常见的病害类型,包括横向与纵向裂缝、块状裂缝和龟裂等。裂缝的产生原因为:受行车荷载作用后,路面产生具有破坏性的开裂,这一裂缝属于荷载性裂缝;受温度变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裂缝,即温度裂缝,这一裂缝属于非荷载性裂缝。此外,基层产生裂缝也会引起面层开裂,此时面层上的裂缝即为反射裂缝。
        路面使用时,由于受到荷载作用和环境因素影响而不断损坏,裂缝是路面上产生最早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就目前而言,常用裂缝治理对策有封缝、灌缝与贴缝,其中,以灌缝最为常用。实践表明,灌缝能改善路面使用状况。贴缝适合在基层与横断面状况良好的条件下使用;而封缝适合由于沥青老化而产生的开裂与透水比较严重的部分。这两种方法使用周期相对较短,不超过2-3年,且费用很高,施工难度大。
        2.2坑槽
        路面坑槽病害主要是:(1)沥青路面透水;(2)路基强度不够,未及时处理轻微病害;(3)车辆滴油、漏油侵蚀路面;(4)沥青混凝土层、基层之间局部出现隔离干扰层。在处理路面坑槽病害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式,并做好以下工作:(1)在坑槽深度大于6cm的情况下,可以实行2层或2层以上分层修补法,其中,上层主要使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层使用沥青稳定碎石结构。在分2层以上修补坑槽的过程中,上一层会比下一层多15~20cm的搭接宽度,避免出现上下层裂缝通风问题;(2)摊铺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松铺系数可取1.25~1.3;(3)在涂刷黏接沥青之前,需要使用喷灯加热槽壁;(4)在基层结构组成不良,如含水率大、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时,都会使基层被破坏出现坑槽,需要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
        2.3车辙
        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导致车辙的主要原因是高温、车辆荷载,且在原材料,如沥青混合料、集料性能、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施工等因素的影响下,都会出现路面车辙问题。出现车辙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在处理深度1cm左右的微车辙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实行热再生的方式,还可以在铣刨拉毛后使用稀浆封层、薄层罩面对轻微车辙路段进行处理;(2)在处理深度较大的严重车辙路段时,技术人员可以使用铣刨重铺处理方式,先铣刨旧路的上面层、上面层与下面层,然后重新铺筑结构层。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各种防治措施在不断完善,公路设计、养护、施工部门需要进行配合,且政府和社会需要积极参与,提高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年限,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范献荣.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视界,2018(08):226 -227.
        [2]何明辉.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交通世界,2016(01):16 -17.
        [3]李国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J].山西建筑,2014, 40(04):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