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510000
摘要:本文以寿字纹样的情感与价值理论及其应用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寿字纹样的情感与价值理论的理论研究,联系到园林设计的方法探讨上,例举的深圳南山公园与黄山南山公园设计实例对载体使用功能理论、意境沿用理论进行应用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点介绍,论述在当代园林设计教学中应当采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寿字纹样;园林设计教学
形式不仅仅是追随功能,同时,形式也可以诱发功能的产生,寿字纹样的情感与价值理论均属于寿字纹样的设计内容,同样也可以运用到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但是,需要考究场地,不同的使用人群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变化,对于寿字纹样及其设计理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依据设计应用的研究,判断其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一、寿字纹样载体使用功能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教学方法分析
载体作为寿字纹样表现的形式具体形象,从一开始的写实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满形成抽象的图形化表达。形式的背后有着反映时代的不同的艺术审美和社会文化。
古典园林中,以苏州私家古典园林为代表,寿字纹样应用的地方最具有代表性的为铺装设计。通过瓦片的组合叠加铺于地面上,组成团寿纹样是最为常见的,这样的载体形式的出现,需要考究到三方面的因素:其一,对于团寿纹样的继承和修改,以变现出适应本时代的寿字纹样的具体形式,方法结合的规模化和模件化的设计方法,加上图形化的抽象方法,形成新颖却又与历史寿字纹样文化承接的新的形式;其二,考虑铺装使用区域的周围建筑,空间,纹样在形式和内涵两个方面的搭配合理,苏州古典园林中,在供奉祖辈灵位的灵堂和一些有关寿文化的建筑的道路流线上的铺装中,常常可以见到以团寿纹样居正中,周围四周对称堆叠出蝙蝠的纹样,形式需要追求统一和内涵的相互呼应;其三,地域特性对于寿字纹样载体使用的影响,苏州古典园林所处江南地区,常年绵延雨水,3-4月份还要经历每年的梅雨季节,地面潮湿,如果使用花岗岩雕刻寿字纹样进行铺装,虽然形式没有多大的变化,内涵也能表达清楚,但是就实用功能来说,现存苏州园林中,寿字纹样地面铺装采用瓦片横向组合,通过无数的点形成线最终形成以点线面组合形式出现的寿字铺装纹样,通透,排水性好,适合苏州地区的气候特质。
载体是使用者和纹样之间联系的纽带,古时的载体可以再现,现世也可以进行载体的重新创作[]。在目前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对于方案初步设计思维的探讨需要遵循载体使用理论,需要以载体的继承与修改,形式和内涵搭配合理,地域特性载体使用的影响三点作为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对某一个载体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从历史来源、形式、地域特色的分析,得出具体的设计参考数据,进而开展设计行为。如地处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的南山公园中,就大量使用了寿字纹样,在入口景墙处,在路灯装饰纹样中,均有使用,载体的使用较为丰富。黄山南山公园前身为工农红军烈士陵园,园内主体建筑为高度达20余米的烈士纪念墓碑。在入口处,使用了寿字纹样作为景墙,中间居中书写现代繁体简笔的寿字,四周雕刻了108个不同的寿字书写体,有隶书,象形字体,景墙使用了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的特征。居中的大写寿字正对南山公园正门,正门外有雕刻着十二生肖的装饰柱,并且地面的铺装,也大量的使用了寿字团寿纹样。南山公园中,使用这样景墙作为寿字纹样的载体基于烈士陵园的内涵考虑,且大量使用了不同的寿字纹样,考虑到地处安徽皖南山区,徽派建筑的抽象化表达呼应了地域性这一特质,辅以十二生肖,等一些形象,加深寿字纹样在烈士陵园既黄山南山公园长寿,永垂不朽的精神文明。
二、寿字纹样意境沿用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教学方法分析
亚历山大曾经在期著作《城市并非树形》中说到关于城市规划中的组织原则原理,树形的组织方式各个单元之间只有单线的联系,而,半网络形式的联系,使得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多维的,导致最后的功能是丰富的,人们观察空间后产生的情感属于空间特质,称之为无名特质[]。
谈及无名特质,即是对于寿字纹样最深层次的研究,形式基础和功能基础作为可见的,可以被直接感知,理论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无名特质牵涉到情感方面,对于作品的精神性属性的要求大过于功能的维度。情感设计中,内涵的的表达有关于中国寿字背后的吉祥文化,作为吉祥文化的表达代表载体,这里的寿字纹样通过自身的形式,功能的塑造,传达者传统的文化的独特,实用与美。在中国设计中意境表达及传承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相比较国外还原论最为独特之处,而寿字纹样的设计理论中,其对于意境表达和传承的方法,指导现代景观设计或表达寿字文化意境,或表达其他属性的意境。意境沿用理论作为情感设计范畴的主要案例分析对象。
寿字纹样的意境表达相对比较简单,单纯从形式和视觉效果去表达意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寿字纹样中以约定俗成的形象来表达意境。面对受众,抓住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是意境传达的必要因素,以约定俗成的形象去表达思想含义;其二,寿字纹样从客观对象的形象特征来表达意境,如出现的团寿和矩形寿字纹样,正是通过抽象化的形式语言,去表达天圆地方的意境,但是这种形式却是对于天圆地方的形象特征的总结和再次使用。
深圳南山公园在表达意境的时候,使用了寿文化背后的约定俗成的形象和寿文化的特征去表达意境,将一些传统有关寿文化故事中的形象,事物作为意境表达的素材,采用彩绘,雕塑,石刻等方式,将八仙以及八仙的故事,刻画在亭子的穹顶上,寿纹样的直接运用,造成意境表达的单一,这样的暗喻让主体脱离思维的过程,意境虽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文化水平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是这里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客体的形象特征这一意境表达的理论。在南山公园的不同位置,设计了以寿为主题的不同节点,如益寿亭、寿字广场等,亭子的牌匾依旧是以寿字作为亭子的主题来命名,可是寿字纹样使用没有出现具体的形式,在主客体时之间的联系显得十分单一,没有抽象的图像,就没有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的过程既没有意境的产生,包括了建筑穹顶装饰等在内,都存在意境表达不充足的问题。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设置不同的形式表达载体,脱离某载体的直接使用,是意境的产生。从设计师的告知变成游人自我观察后的思维活动,这样的做法,符合了设计作品的意境传达设计理论,让人参与到这样的文化空间中,成为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意境自然就出来了。
三、总结
寿字纹样在景观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寿字纹样的这样一个单独的艺术形式的应用,包含了寿字纹样的在历史流变中产生的平面设计相关理论、社会人文相关理论,同时含括了寿字纹样设计时的相关组织形式和设计方法。这些均可以在景观设计中使用,并产生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利用这些理论的研究,指导教学的方法,在园林设计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消化设计理论,培养连贯、正确的设计思维。
旧时的理论并不能照搬硬套,景观设计每次所面对的对象都有其特异性存在,灵活使用某一具体载体在景观设计中的相关理论,指导景观设计,完善每一个景观中实用功能,审美价值和情感的正确表达,是诸如寿字纹样等传统文化载体在景观设计这一学科内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璐璐.中国传统纹样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湖北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2][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严小婴译.城市并非树形[J].建筑师,1985,24卷:20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