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城市道路与给排水系统方面,相较于传统的道路设计有很大转变。下面文章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分析,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道路设计;海绵理念
引言
如今,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已成为主流趋势。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以及海绵城市与“城市双修”的内部联系,并简要介绍了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路径,旨在推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1海绵城市理念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对资源的耗费就更为严重,为了保证城市可以向着自然化、生态化、绿色化的方向进行,必须把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基础设备建设进程中,应该依据生态优先的规则,把人工操作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起来,再对雨水实施收集、储存、净化、排出等一系列步骤。在海绵城市建设期间应该知道其在最后的目的是处理雨水流失、径流、灾害等相关问题的,一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对原有的生态体系实施相关保护,比如江河、湖泊、泉眼、池塘、湿地、草地等,这些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蓄水的功效的;第二应该要对生态体系实施有效的修复工作,然而在城市建设期间难免会对一些生态体系产生影响破坏作用,因此就要求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相关的修改恢复等工作;第三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实施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保证其最终可以达到防洪排涝目的。
2城市道路建设现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和数量在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道路的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地面硬化率日渐突出,雨水的渗透力被减弱。尤其在强降雨季节,由于地面渗透力弱,雨水聚积难以下渗,导致大量积水汇集成流,这就导致了一些城市的内涝,而且大面积积水还会使城市的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加剧,引发极端天气。根据统计,目前城市道路占地面积是城市占地面积的15%-20%,虽说有些道路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但是这些收集起来的水资源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循环利用,使水资源被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海绵城市”的理念产生,海绵城市主要是使用新型的路面,提高地表雨水渗透力,能够良好的处理径流水质和水量。
3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设计的有效措施
3.1注重整体规划
海绵城市涉及的市政道路范围广、规模大,想要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就要提前进行整体规划,对各区域城市功能和交通运输量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在设计时忽略了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造成设计不合理和水资源处理方式不当等情况。整个施工设计应该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利用,根据实际的地形环境排除排水系统常见的问题,减少排水系统运作时所受到的干扰,在城市道路两侧设计一条天然绿化带和人行道对雨水进行充分的保留,让雨水能够渗透到地面,利用土壤净化雨水,并让雨水的径流按照提前设计的方向流动,保证雨水不会出现积聚情况。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辅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避免进流量超标的情况出现。
3.2路面设计
传统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相对不透水性路面,道路硬化面积占道路面积的80%、绿化带面积占20%,道路给排水主要依靠道路两侧排水口,使用道路两边倾斜的混凝土边沟来加大雨水的流速,道路中央的绿化带水平高度高于路面的水平高度,不利于降水的渗透蓄水排水,严重影响降水循环的效果,导致道路容易出现大面积积水和内涝现象。比如:建设路的设计中采用透水性沥青路面,这种材质的路面可以有效改善积水问题,也保证土壤的透水性要求,避免出现地表雨水径流,不会产生内涝而影响正常交通。
不过,在选择这一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引进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和净化。建设路设计中在边沟利用人工种植植草绿化,来减缓雨水的流速,同时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并在道路的路缘石上留出豁口或者使用隔断式的路缘石,满足海绵道路的“渗、滞、蓄、净”的功能,达到渗透、净化效果。
3.3车行道设计
对于市政道路设施来说,其中车行道施工通常都是运用非透水性的材料进行操作,如果路面透水性较差是非常可能引发积水的,并且也会影响到地面温湿度的转换,倘若出现这种情况是会增速雨水蒸发地面的,产生热岛效应的增多,而地下水的补充作用也不能够达到。所以在海绵城市的设计概念下,对于城市车行道建设,必须要加强行车地面的渗水性能,进而更好的为地下水增添水资源。而在具体操作中,车行道建设材料可以运用透水装置增加雨水的渗透作用,并且也能预防因雨水长期的浸泡而对路面产生损害作用。对其地面下的基层设施来说,是可采用非透水性的材料,并安装排水管道,尽量使雨水排进绿化带当中。
3.4人行道设计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像一些载荷量较小的公园、人行道或者小区,在铺设道路时,可以使用透水人行道板,用碎石垫层。要想在路基铺设过程中免受外界因素影响,隔离层需要被设计在道路的一侧,道路的深度需要根据碎石沟深度来确定。这样,更方便人行道以及碎石层雨水处理。在人行道一侧设置渗水层,能够提升使雨水集中处理的效果。在进行人行道透水时,要对土基的渗透系数进行着重考虑,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人行道的渗水功能,就必须确保渗透面和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使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符合工程预期标准。
3.5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的建设必须结合对城市外表、空气改良以及涵养水源等一系列因素开展,按照道路建设雨水收集以及过滤等过程开展建设。绿化带和街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差,让绿化带上的水资源能够顺利汇入地下集水体系,不会出现积水状况同时也能科学布置绿化,对于降水的处理过程开展集水时要设计多个出入口,让降水可以从周边汇入地下集水体系从而完成储水。大多城市存在化工厂,进一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直接使用降水会对绿化带以及街道造成一定的损坏,经过处理后把收集的雨水中的酸性杂质过滤干净,让其可以进一步循环、不伤害绿化带。把植被生长的土质以及附近水道开展建设工程,运用海绵城市对其开展合理的土质改良,对绿化带的集水系统以及储水系统开展进一步改良设计,让降水在处理以及收集过程中所流经的水道能有功能区分,把降水处理干净后的质量指标当作规划设计的标准之一。
3.6铺装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执政道路设施运用的是透水装置系统,能够达到优化改善的目的,改善地面构建基层,可以尽量除去地面存在的一些径流物和污染物,例如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碎石等都是一些普遍的透水安置材料。其中透水水泥和沥青通常应用到人行道或是车流较小的区域。而透水沥青混凝土通常应用到机动车辆的装置中,可以提升地面的承重能力。而透水混凝土是道路建设当中比较普遍的材料,其特点主要为质量轻便、内部多孔等,并且渗透性能较强。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很多先进技术融入市政工程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地修建蓄水池、调节塘,并引进更多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城市的海绵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楚鹏.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J].建筑知识,2017(17):186-187.
[2]刘华先.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8(7):135-135.
[3]刘程林,银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探讨[J].山东化工,2017(1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