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分析陈艳芳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期   作者:陈艳芳
[导读] 众所周知,路基质量好坏关系到道路的坚实程度

         摘要:众所周知,路基质量好坏关系到道路的坚实程度:坚固而稳定的路基可以减少道路的变形、塌陷等意外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道路的通畅和行驶车辆的安全性,而路基不好,则会给通行车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引言
         在现今社会不断发展中,道路工程路基建设质量与行车舒适度和交通安全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其与人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所以备受各界的关注。所以在未来的路基建设施工中要运用合理技术让整个工程项目符合行业标准。
         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基本要求
         1.1路基强度要求
         路基作为道路工程的基础部分,提升路基强度等级,是保证车辆正常通行的必要条件。若路基强度不达标,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道路工程的承载负荷能力,进而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在外部环境与车辆荷载的双重影响下,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总之,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务必严格掌控路基施工技术要点,以此增强路基结构安全稳固性。
         1.2路基结构稳定性要求
         路基结构的安全稳固性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完成,以及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由此可知,增强路基结构安全稳固性具有重要意义。若路基结构安全稳固性不达标,则极易诱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与交通运输事故。同时,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路面结构极易出现空鼓、裂缝、凹陷等病害。在持续强降雨天气状况下,雨水会从病害部位渗透至路基,危害路基结构的稳固性。针对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路基长期承受机动车荷载压力,不可避免的会破坏路基结构的安全稳固性。
         2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2.1施工测量
         在正式进行施工前一定要参照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以此来恢复道路中线同时确定出结构物位置所在。施工测量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准点、中线以及导线的复测,利用施工测量能够将图纸中构造物在施工现场中标示出来,以便实际施工进行参考,从而保证实际施工和设计图纸的一致性。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设计图纸情况,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实施作业,同时要明确设计图纸中是否存在误差问题。在进行中线复测时需要加强地面标高以及临时水准基点的设置,能够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在测量放线过程中要确定出横断面位置,确保定位的准确性,以便后续道路以及结构物能够进行准确定位。除此之外,施工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明确地下隐蔽市政管线情况,防止道路施工而发生破坏。
         2.2路基土方施工技术
         路基土方在实际施工中,常会受到路面、市政排水管道、桥梁、周围土壤土质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给施工作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加大了路基土方工程施工的复杂程度,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降低了路基土方施工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工程开始之前,先对施工地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做一个可行性分析,分析出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保证土方的稳定性。在路基施工填土方这一环节,一定要保证土方压实程度,层层铺垫,分层填筑。在此项工程开始前,一定要检查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土质结构,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不符合标准,就不能进行压实操作,如果该地区土质不一样,就需要测量土质的干密度,不同土质的压实度在同一个干密度下进行评定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最终可能会影响路基的质量。所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不一样的操作方式,根据土壤的密实程度、土质的结构进行不一样的压实操作,比如选取不同规格的压实机、碾压不同的次数等等手段进行压实。

在压实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路基的平整,为了防止土层松动,在压实过程中可以先慢后快,压实的地点也要按照“前、后、中”的顺序进行,这样在压实过程中,就可以帮助路拱的形成,最终做好路基的平整工作。
         2.3路基填筑以及压实技术
         第一,为了确保路基填筑的有效性,在对整条道路实施路基填筑之前要设定某一区段进行填筑试验,以此来确定路段的土质情况。在进行试验时需要先测量出松铺系数符合压实要求的技术指标,并且利用压实测试最终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施工设备组合,从而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路基施工。
         第二,需要对原有地表实施清理,若是施工现场回填土方在80cm以下,先要对原地表面进行清理,之后对于土层进行翻松(一般在30cm),然后对其平整压实(要保证压实度≥93%)后进行填筑;若是施工现场回填土方在80cm之上,那么在挖除原有地表面之后将基底位置压实(要保证压实度>85%),之后在进行填土。可以对路基填方区域进行区块划分,分别为:填作区、平整区、震压区、检测区等等,在不同区块实施连续性施工。
         第三,在进行路基回填土方摊平时需要确保每层土要具有一个路拱,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有效排水。同时要控制每层填土要超出标高之下路基宽度(一般每一侧要宽50cm左右),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第四,完成回填土方的摊平后要通过20t振动压路机进行多次碾压,首次碾压时无需振动,之后遵照从慢到快、从弱振到强振的顺序进行碾压,要保证每次碾压过程中轮迹能够具有0.4-0.5m的重叠区域,保证碾压的均匀性,不会存在碾压死角。同时要按照对应的频率进行压实度测试,将其报送给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2.4路基防护施工技术
         路基防护施工技术使用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路基的强度以外,也要重视路基的稳定程度,这时,选择一些密度比较高的材料可以更好的保证材料的均匀性,材料更均匀就可以提高路基的抗压能力。此外,在修建路基时要考虑地下排水对路基的影响,对于路基除了压实程度以外还要保证路基的透水性达到一定的标准,使路基地下排水得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对路基的压实度要进行多次测量,寻找一个临界值,保证路基透水性良好的同时实现路基压实度最大化。最后,还要随时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抽样调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要及时处理,总结路基压实度不达标准的成因,以防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优化路基的压实程度。
         2.5路基排水技术
         在道路工程投入到实际运行中时,很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最严重的话会导致路面出现严重的软化问题,甚至出现滑坡和坍塌的危险事故,所以在基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今要不断的促进路基排水处理技术的提升。现阶段有两种能够使用的排水技术,地面排水就是其中之一,是将路基中存在的水分排出来不对路基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就杜绝了因为水分的下渗对整体的路基结构稳定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另一种就是地下排水技术,就是在地下挖出排水槽或者渗井,将地下水进行隔绝或者降低水位。在施工中使用排水技术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施,做到排水设计的科学性,保证能够正常的进行排水施工,提升路基施工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路基施工技术工艺是道路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路路基的长久使用、安全保障、环境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现阶段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工艺来看,部分技术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及时更新各项技术工艺,可促进道路路基长久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振勤.浅析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2(20):145-146.
         [2]赵鑫,朱国兴.关于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4):189.
         [3]杨琦,董明杰.关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