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129
摘要:在当今绿色环保生态理念的大力普及下,各行各业都把环保意识融入到发展过程中,同时也更加注重对绿色化、环保化生活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只是单纯地强调视觉美观,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规划理念已经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融合生态规划理念,实现园林景观生态功能,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引言
现代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正在对人居生活环境造成消极因素影响,改善生态环境,是目前园林景观工作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园林景观作为当前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有其艺术性、生态性、经济性等特征,尤其在生态性方面正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从生态规划理念、作用、准则以及应用等因素,阐述景观设计如何有效选择生态规划理念,让园林景观的发展回归到以生态发展为核心本质,实现园林景观艺术性与生态性协调统一。
1.生态规划理念概述
生态规划理念指的是人们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的加强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相关理念,其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条件、自然生态、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及生态保护学思想,合理规划本地区可持续发展。在提出方案的同时,概述后期工作计划,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是绿色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延伸,是古典园林“天人和一”“师法自然”造园思想的现代诠释,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景观审美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协调,注重艺术视觉审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理念主要是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当中注重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保障自然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使用,让园林景观设计实现生态效能、经济效能、社会效能。
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保障生态系统的完善性,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自然秩序,缩减影响环境的设计手段和景观要素,达成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可再生。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缩减能源和资源的耗费,科学使用自然光、风等资源,用林场代替草坪、地方类树种代替进口园艺种类,缩减化学物品和除草剂的使用,最大程度地维持自然地形地势,根据自然环境要素,构造美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可持续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贯彻到底。要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推行绿色生态保护,从内而外改善环境条件,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园林规划理念的推行过程中,还需要思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2生态性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自然发展规律、顺从自然,减少园林景观建设中的能源消耗量,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园林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2.3地方性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从生态角度出发,应充分尊重地方植物的生长特性,能够根据地方气温、气候变化规律、水土条件等合理布局使用园林植物,切实提高园林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做好乡土植物挖掘工作,以便于提高园林的地方适应性,满足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硬件要求。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园林景观植物的生态栽培
生态栽培在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不但能够符合地方生态环境要求,还能够提升植物的地方适用性,满足地理环境和植物的有机结合,给植物的科学生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代园林景观中的生态栽培体现了生态规划理念。
一是在园林景观栽种过程,要尽量选择可再生植物资源,这样才能够提升植物的地方适用性,满足就地取材,确保本土植物的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尽量地选用本地植物和可再生植物,即便一定要选取外来植株,也要选取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率的外来植株。在栽培过程中,要实现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科学配备,确保植物的安全成长,以发挥其生态效益,从而有效地缩减相应成本投入。
二是在生态种植时,需要有效地展现出植株的多类型,在混合配搭的过程里,要提升各类植物的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把园林植物打造为一个融合整体,有效地满足多样景观要求。
三是生态栽培的重点在于科学选取各类植株,有效地提升景观的生态均衡性,展现出各类植物的地方适应能力,满足植物资源的科学配备,以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目的。
3.2生态公园设计
与传统园林规划相比较,生态公园设计更加看重园林区域内生态资源的利用,以发挥出生态园林不同功能区的价值,将不同功能区的独特作用及设计理念完全贴合人们对生态公园的需求。
生态公园设计要坚持生态设计理念,首先要做到的是将园林景观与其他的景物相匹配,低矮灌木、特色植物等都要与中心道路、园林风格、公共设施等形成有效的搭配;其次要注意的是不同植物之间的有效搭配,根据地方性原则,应该以当地的植物为主体,搭配适应性较强同时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外来植物,形成成活率高并且美观的园林景观;最后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突出生态设计的基本特点,利用这些生态特性来实现生态公园的经济目标。
3.3河道规划设计
河道规划设计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水体设计有机融合的重要设计发展方向,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价值。在河道生态设计中,应当保证园林景观对河道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首先,提倡把湿地松、杨树、柳树与水葱、芦苇等覆盖型植物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生态驳岸设计目标,避免自然灾害对生态湖泊的侵害。其次,生态规划过程中,应当围绕水体规划需求,科学使用护岸石、护岸植被等,从而满足护岸需求。再次,生态规划过程中还要结合河岸的历史文化,切实科学布置各个区域,达到符合人们需求的目标。
3.4建立群体性园林景观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根据被规划区域的地质情况来对植物群体进行科学的设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植物选择过程中,应首先了解植物的成活率,再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对规划区域进行调整,进行植被搭配和层次安排。
(2)针对群体性的景观园林设计,要注意设计的艺术感和层次感,展现出生态规划的美观性和科学性,便于生态规划区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在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过程中,必须明确方向,以生态规划为指导思想,因地制宜,提高对本土绿色植物的使用率,再结合一定的自然再生设备,降低对外植物的引进率,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3)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建立可循环生态系统,发挥植物竞争优势,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选择抗病性强的植物,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是实施生态规划理念,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的有效措施。将生态规划理念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在耳渲目染之中,生态保护理念也会随之建立,逐步形成社会的生态核心思想,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城市园林景观的适用性不强、可存在期较短等。因此,我们要合理分配可利用资源,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适用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文习,郭花.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20.
[2]齐艺涵.生态规划理念在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
[3]杨亚婕,刘丽娟.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