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罗锡锰
[导读] 摘要:在中国乡村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乡村景村特色及其丰富具有特色。
        湖南建科园林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在中国乡村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乡村景村特色及其丰富具有特色。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用乡村景观,一方面可实现乡村风景及乡村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够为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新思路,并且也有利于兼顾风景园林建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将通过分析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用的几个基本原则,来探究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要点。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引言
        风景园林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伴随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风景园林逐步渗透至农村,而乡村景观也不断被设计人员应用于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既丰富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又使得乡村景观得以改善和发展。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如何打破设计中的重重阻碍,实现风景园林和乡村景观的完美融合,就成为了目前最引人关注的问题。
        1、乡村景观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乡村景观简单来说,就是以田园风光为主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是在人们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的开发,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发展而产生的自然景观。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也会对自然产生一定影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最大化地保留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文明,乡村中的建筑物、耕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无不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乡村景观是城市景观中比较缺少的那一部分内容,一般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为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与乡村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进行融合。例如,在乡村景观中,比较常见的元素包括树木、河流、山川、古宅、田地等,这些元素的地域特色都比较强,与此同时,也与乡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相关,具体包括耕地、村落、被驯化的动物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凸显乡村景观的生态性、生产性和审美性。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保护和规划相结合原则
        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乡村景观的元素,能够很好的把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展示在风景园林中,能够作为民族特色和当地文化展示的一面镜子。风景园林中乡村景观融入也能很好地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通过将乡村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当地自然景观。
        2.2开放性原则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将乡村景观融入需要尽可能的展示各地区不一样的景色,能够在风景园林景观中展现出各地区的特色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各个地方的民族特色的穿插,确保景观能够比较和谐的展现出各个地方的特色,不至于太突兀。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将田园风格尽可能的融入到景观园林中,吸收各个地区的传统的民族特点。
        2.3协调性原则
        设计师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文元素、乡村景观等的融入。需要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还需要表现出风景园林景观的和谐,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价值,还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确保风景园林景观能够很好的作为当地文化展示的一扇窗,为当地村落和居民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保留乡村历史文脉
        乡村历史文脉是指乡村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历史文化,体现了乡村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具较高历史价值,具独特性、地域性和原创性。将乡村景观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当中时,首先应注意保留乡村原始的历史文脉,并有目的性地进行保护,以免其因城市化建设而慢慢被磨灭。具体地,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可将设计理念延伸至乡村景观当中。如将城市风景园林道路延伸至乡村边界当中,适当保留乡村边界与城市景观之间的通道,在此通道的尽头,可以看到真实的乡村景观,如乡村的房子、耕田、菜园等。又如可在原有场景保留的基础上,开辟一定面积作为农家乐场所,参观风景园林的人员可参与农家乐,体验乡村生活,或耕种、或采摘蔬果等,体会乡村风情。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加快,乡村景观定会逐步融于城市景观当中,因此,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及设计时,务必要保留可体现乡村历史文脉的事件,如建筑物、道路、河流等,以体现乡村风情,避免乡村文化在城市建设当中慢慢消失。
        3.2加强农业体验设计
        现在,城市很多居民并不了解乡村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下一代基本不会接触到真实的农业劳作,不了解农业劳作的辛苦和难度,也不明白耕作的意义,很多城市居民的下一代甚至不知道最基本的春种秋收过程,部分城市居民对于乡村居民的看法也非常片面。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时,可于规划和设计中适当加入农业体验,让城市居民切身接触农业,加强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文明和文化的了解。现在很多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会开辟一块专门的地方用于种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如青菜、葱、萝卜等,或是通过建立农业体验基地、农业体验管等方式,让城市居民及其下一代均可时刻关注农作物的生长,加强人们对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同时,加强风景园林的特色营造,有利改善城市与乡村居民间的关系,逐步消除双方的矛盾。如江苏南通园博园展览当中的自然景观--“桑树村庐”,其以桑树、茶树、棉花、向日葵等当地常见的农作物作为点缀,向人们展示了全新的乡村自然景观,同时也成为了当地郊区的重要生态基地。
        3.3从经济性和生态性入手进行设计
        通过乡村生态和经济效益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融入,要求设计人员立足于经济角度,发展农村经济运行模式,实现风景模块。以我国河南省云台山某景区为例,由于这一片区域属于自然景区,步行从山脚到山顶需要三天,游客来到该区域游玩时,通常无法在一天之内结束行程,且该景区路过村庄,因此,在对这一区域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可将村庄这一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从而为游客提供一条龙式的吃、住、行服务。通过上述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的经济水平,同时也为游客的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乡村地区人们所开设的农家乐实现了对当地原始风貌的有效保留,是城市中所没有的自然风貌,当地居民可在正常生活的同时增加额外收入。总之,通过对乡村景观的科学合理规划,促进了经济效益和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逐步缩短了城乡发展差距,最大限度凸显了风景园林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乡村景观,不仅仅能够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还能够体现出我国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发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对乡村景观进行实际应用时,就需要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并且要考虑到园林的实际情况,以相互协调为前提,才能使二者互相融合、相互衬托,才会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王守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J].城镇建设,2020.
        [2]杨建斐.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砖瓦世界,2020.
        [3]周梦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
        [4]王越,杨露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思考[J].装饰装修天地,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