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贵州省 553537
摘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使用较为广泛。BIM技术之所以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其模拟施工的性能可以为施工设计图提供真实施工建议,还可以结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资源来形成整体的安全管理系统。因此,通过提高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使用,可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BIM技术
1 BIM技术概述
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中,BIM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极大程度提高了建筑工程信息集成化程度,并为建筑工程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BIM技术能够将建筑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模型的构建,为设计人员所完成的设计方案进行完美展示,进而有效避免设计误差产生。对于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来说,BIM技术同样能够将建筑内部隐蔽工程完整体现,促进设计工作内容可视化、透明化,进而有助于设计人员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BIM的数字化、空间化、定量化、全面化、可操作化等特点,结合相关信息技术,可以使项目参与者在施工前先进行三维交互式建设施工全过程模拟。在模拟平台上,项目参与者可以更为准确地辨识潜在的安全隐患,更为直观地分析评估现场施工条件和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更为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改善和提高决策水平。同时,利用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动态识别现场安全隐患,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管理方法太过传统,技术设备落后。现阶段,在建筑行业领域很多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然而这些管理经验到现代开始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企业管理思维老套不知变通,缺乏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得整体的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建筑形态日益复杂多样,施工难度随之大大加深,若继续采取传统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式不仅无法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而且会遗漏很多安全隐患。而且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还会加大工程的成本投入,工程还需要更多的检修投入。建筑工程难度增加,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设备却依然落后,这无疑将造成更多的安全事故。
缺乏完善的法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和国内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重效益轻安全有关。尽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但是建筑工程多变的形势使得原有的法律规范不能一直适应新的形势,这就造成了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内容的漏洞无法被及时填补,让建筑各方主体有了可乘之机。比如说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低成本,采取低价竞标的形式,减少施工时工程安全的投入,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多发;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存在违法承包工程的行为。可以发现,法律的不健全让安全事故有了萌发的摇篮。所以应该及时填补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漏洞,定期完善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实施。
3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建筑工程施工不同阶段容易受到地形、四周环境和天气等方面的影响,给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设计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平面规划需要科学、合理地布置。传统的平面布置方法是采用CAD软件画图进行现场场地二维平面布置,这样的二维布置只能对现场进行粗略的布置,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现状,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物料的存储和堆放、临时设施的搭建会出现反复搬运、倒运等,增加二次搬运费及人工费。而采用BIM技术进行场地的三维动态布置则可以有效解决二维布置带来的不便,施工现场对应部位应该摆放什么东西、楼层哪个位置需要做防护、外架需要怎么搭设、企业的宣传应该设置在什么位置等都可以采用BIM技术解决。
另外,在外脚手架的搭设前利用BIM技术建立外脚手架模型,可以防止脚手架和结构之间出现冲突;优化消防、空调、安装工程等各专业设计图纸,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管线碰撞;检验设计图纸是否合理,并及时进行设计优化,避免影响施工进度,提升施工质量。
工程安全检查。面对国内愈发复杂的建筑工程建设环境,BIM技术可以全面而安全的检查工程环境。BIM技术能够一一检查建设图纸,找出设计图纸的缺陷,以防出现影响工程安全和人员安全的问题。其次BIM可以通过对环境、方案、工序及施工技术等大数据动态模拟分析排出危险因素,改进工程建设方案。实时管控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确保工程安全的管理不至于过时,提升工程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实现4D仿真模拟。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要想让建筑工程有序地开展,监控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降低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降低经济损失,就需要利用BIM技术中4D施工动态模拟技术模拟施工的过程,尤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节点,实现多视点的模拟动画,给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在模拟建筑结构中采用4D仿真分析技术针对变形状态和力学性能采取分析,给施工安全奠定基础。如利用BIM技术的上传功能可以实现对现场安全隐患的实时监控,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传到BIM模型上,在模型上可以监控隐患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极大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还可以通过BIM模型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进行管理,在BIM模型上设置好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并结合红外线的功能,当作业人员闯入危险区域后会自动报警,这样可以对危险区域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外,结合4D技术、BIM技术针对易产生变形的结构进行分析、监控,及时捕捉危险状态,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管理人员进行BIM技术的安全培训。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内,员工培训是较为普及的一种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手段。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开展BIM技术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工人的安全。一些传统的建筑企业开展安全培训都是以口头培训的形式,主要是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大都是形式主义,很难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但是,将BIM技术利用到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能够使得培训达到一定的效果。换句话说,使用BIM技术能够将培训内容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技能,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的意识,进而能够在实际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
冲突碰撞检测。(1)设备管线冲突和碰撞检测。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往往会存在大量设备管线,并且布置复杂,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深入,设备管线难免会存在空间冲突和碰撞,成为施工中安全风险的主要成因之一。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并预演工程的整体工作流程,从中集中调配管线,一旦发现管线冲突,工作人员则能够立刻发现问题,并在调整后再次检测,直至风险被完全规避为止。(2)机械冲突和碰撞检测。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大型工程设备和机械作为支持,以便于材料的调取和应用,但大型工程设备势必需要宽阔的空间运行,一旦缺乏有效管控,设备之间或是设备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出现碰撞,将直接产生安全事故。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根据机械的几何特征和运行特征,构建机械模型,模拟机械运行期间的轨迹,可以有效预知问题和改善施工现场秩序。
结束语
BIM技术属于信息化管理的一种,在建筑行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在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大大下降,不仅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使施工效率得到提高,使得成本的管控更合理,有助于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IM工程技术人员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BIM应用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赵雪锋,刘占省.BIM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3]付勇攀,王竞超,赵雪锋,等.BIM在叶盛黄河大桥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9,48(11):1142-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