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在当前信息经济社会的背景下,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兴起、高素质的人才、低成本的信息、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模式、顾客的强势购买力等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就需要企业跟上时代的步伐,淘汰旧的管理制度,学习和传扬新型的管理模式,对于现阶段部分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发展效率带来显著效果。在质量管理要求下,精益生产管理需要重视产品质量,这才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益处。
关键词:精益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引言
基于质量的精益生产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强调持续的改进。当前我们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增进,各个企业也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更新精益管理的模式,让更多的人员真正参与进来,从而促进企业的更新发展,让企业利润得到持续增长,为企业创建更好的条件,实现长久的发展。
1精益管理概述
精益管理的概念始创于丰田公司大野耐一的管理模式,由最初的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它能够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合格完美的同时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为财务共享带来非凡的价值。另外,精益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强调持续的改进。因此,在财务共享中心推行过程中要注重改善而不是完全颠覆以前的管理理念,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引入过程,一定要把握精益内涵。
2精益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2.1前期准备
企业研发部门领导层应统一思想,然后做最后的决策,并就QMS的建立达成共识;设立推进小组和领导小组,选用同时具备研发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的相关人员组成推进小组,负责联络领导以及编写文件,工作优秀者可将其培养为内审员。而领导小组工作成员包括质量监督部门负责人以及决策管理层负责人两个部分,主要工作人员是安排重大事项、决策构建任务与指令。
2.2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调查现有文件与进度完成情况,作为后续体系文件形成的依据与基础。围绕质量管理组织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梳理与整理,涉及到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资源信息,以及体系环境等有关内容,对产品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以明确产品形成体系中输入端、输出端以及各个接口间的对应关系,明确产品研发环节中相关部门存在的机遇与风险。
2.3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在管理者的领导下确定产品研发质量方针,QMS体系的运行和构建都是以质量方针作为出发点,其指导了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明确了体系构建的战略思想。在制定方针的同时不要忘记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通常包括两种级别,分别是项目级的和组织级。前者的设定结合了研发的阀门节点以及各个流程环节,后者为最高级目标。
2.4分析和确定体系架构
对于体系架构,研发部门需要结合已识别产品的主要形成过程和流程来进行确定,采用由IATF推荐的“支持过程、管理过程、顾客导向过程”的分类方式,并支持研发部门将开发和设计作为首要活动的想法,将开发和设计的过程识别为客户导向的过程。
2.5体系文件化
体系的文件化其实是采用书面形式把体系构建的计划、构建和分析呈现出来,以达到体系的固化,进而形成一套规范化且完整的活动文件,即QMS体系设计。质量记录、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组成了QMS体系文件,其中具有纲要性的QMS文件是质量手册。详细计划是编制文件必不可少的,使格式、体例统一且符合标准,积极培训和指导编写人员,与其保持联系,严格执行程序审批、审核以及文件校对工作,直到最终发布。
2.6体系运行发布
文件经过审批环节通过后,整套体系应试运行3个月以上时间,各个部门机构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体系文件标准展开工作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培训活动和宣传工作;对质量改进、采购、目标分解、新产品设计等重要工作计划进行完善;对各项计划要用到的资源进行配备,包括测量器具、基础设备设施、工作场所和人力资源等;在试运行结束后,再进行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
3基于质量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优化方法
3.1做好生产管理现状诊断
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等方式,实现对QMS体系的全面评价和审核,依照部门职责和重点项目梳理现有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开发效率;针对重点问题,通过风险、对比、过程等分析方法来分析问题;在和各部门就对策和问题确认完毕后,对发现的两点进行归纳,由此完成对QMS体系运行的现状诊断,就诊断结果实行总结和评价,并制订解决措施,最后把诊断报告编制出来。
3.2重视生产方案研究
深度剖析重点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和需求的研究方法,对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以研究改进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业研讨和外部调研,以此总结和吸收行业专家的可行意见、内部的最佳实践、经验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等,就每一次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
3.3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提升
在改进方案中根据研发工作部门的实际需求,对实施计划进行修正与改进,组织产品研发相关环节负责人进行培训,以增强工作能力,主要包括QMS管理标准的培训、质量方法的培养以及针对内审员和企业领导层展开的培训[1]。同时,协助产品研发相关部门对体系文件进行修正,重新以节点为单位审查体系文件合理性,着力解决体系文件运行期间存在的偏差,并二次尝试运行,以改进实施效果。
3.4做好生产工序工艺的优化管理
基于产品前期的PPAP及SOP,建立了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大数据库,增加了系统的自学习功能,从生产数据中分析、调整和优化关于设备维护、生产参数、模具维护等各种参数,实现生产各工艺参数的持续优化,从而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2]。产品生产系统能够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自主提出优化要求,再经过质量和技术人员确认,进行批量生产考核后,将新参数固化反馈到该产品系统参数库之中,实现相应参数的优化。
3.5加强生产质量管控
在质量精益管理要求下,提出标准化目标、执行标准化要求,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监督和检查是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生产建设过程中必要的标准化文件体系是实现标准化目标的基础。生产方案的合理性也间接影响了生产的质量[3]。在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要充分周密考虑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递不合格品,把质量问题遏制在最初级阶段,从而达到各环节质量问题的有效控制。
3.6质量控制过程绩效评价
精益生产更加注重过程控制,保证流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必须对较小的单元进行评价。对产品生产而言,构件的不同检验批次在同一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以检验批为绩效评价最小单元,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很好地控制后续检验批的生产质量[4]。用设计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系统指导操作和评价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思想与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优化生产质量控制流程、加强各阶段的信息交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精细化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许静.浅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管理法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19(28):124.
[2]孙艳花.基于质量的精益生产管理[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8,28(06):43-47.
[3]陆晓燕,赵双双.基于精益生产的药品生产现场质量管理模式[J].机电信息,2018(20):49-54.
[4]赵开航.精益生产下的质量管理探索[J].印刷技术,2016(0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