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戴泉祥
[导读] 摘要: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正在面临短缺的问题,为了满足城市建设需求,节约土地资源,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
        广东捷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茂名市  525400
        摘要: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正在面临短缺的问题,为了满足城市建设需求,节约土地资源,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多。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地下室防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不仅威胁建筑结构质量,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在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后,探讨地下室防水的施工控制技术,希望可以有效改善地下室渗漏问题,增强其防水性能。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水施工;地下室;质量控制
        引言
        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较大,为了提升空间利用率,通常会将其用作娱乐空间或者储物空间。在长期的发展中,空间功能也逐渐趋于多样化。但由于其处于地下位置,环境较为特殊,地下结构很容易受潮。如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措施,则会使结构内部的钢筋材料受到侵蚀,影响其结构性能,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类问题,要求在建筑施工中,应加强对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质量管控工作,通过提升地下室空间的防水功能,来保障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一、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
        (一)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
        地下室结构的外墙部位和底板部位均处于地面以下,由于长期缺乏阳光照射,其地下结构极易受潮。而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有水渗入的问题出现。此类问题的产生,极有可能影响地下室外墙结构中的金属材料构件,当其被水侵蚀后,其性能和强度都会有所减弱,一旦其结构强度无法承载上层建筑压力,便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1]。因此,需要提升地下室的防水施工水平。但实际上,大部分地下室工程均存在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墙体渗漏问题
        墙体渗漏属于地下工程中的常见现象,通常是指墙体结构受潮严重,在墙面所形成的晕染现象。此类问题不仅会影响地下室空间的美观性,还可能影响墙体结构质量。如果墙体长期遭受水的侵蚀影响,很可能使其强度降低,影响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
        2、涌水问题
        此类问题在地下水水位较高的情况下较为常发,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压较大,而同时地下结构的防水功能不强,致使地下水涌入地下室的现象。根据涌水现象表现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潜流和泉涌两种,其中的潜流是指,透过混凝土结构裂缝涌入地下水的现象;而泉涌则是指,水流较大形成喷涌状态的涌水现象。
        (二)成因分析
        地下工程具有隐秘性的特征,因其所处位置较为特殊,且使用功能趋于复杂化,这给防水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总结前期的施工经验来看,发生渗漏和涌水问题的区域通常在结构比较脆弱的地方。而对结构防水性能产生影响的直接因素包括材料质量问题、施工设计问题和施工工艺问题等。一旦施工设计不合理,便会对后期的施工质量构成直接影响。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如未对施工区域的地层结构以及地下水位分布状况进行综合勘察,则很难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用也需给予一定的重视,其防水性能必须满足地下施工要求,否则便会引发渗漏或者泉涌等问题[2]。此外,也与施工工艺存在一定的联系,如不能根据标准要求严格落实施工流程,则会影响结构的防水性能,最终引发一系列工程质量问题。
        二、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技术
        (一)防水材料施工技术
        1、前期准备工作
        在对地下室结构进行防水处理前,首先应将基层表面的浮灰去除,并且清除杂物,使基层表面的平整度满足防水卷材的铺贴要求。为了提升防水性能,还需对基层结构中混凝土的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防水卷材的铺贴质量,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防水作用。
        2、适度涂刷胶粘剂
        考虑到大部分防水材料均属于卷材形式,为使其与建筑主体结构能够有效结合,需借助胶粘剂将二者形成一个整体。

在胶粘剂应用的过程中,需保障涂刷厚度的均匀性,尽量一次涂刷,不得反复做出涂刷操作,不得在表面留白,一般将其厚度控制在2mm为宜[3]。
        3、防水卷材施工的技术控制要点
        主要施工原则为,先附加层,后立面,最后进行平面施工。针对混凝土底板垫层的平面施工作业,可采取点粘法或者空铺法,而在立面部位的施工则需采取满贴法。为了避免地下水渗入,在铺贴卷材时应尽量错开接茬位置,同时将接茬部位密封。全部卷材铺贴完成后,需在其上层涂抹水泥砂浆起到外层保护的作用。
        (二)细节部位的防水施工技术
        1、施工缝的防水施工
        对于地下防水工程而言,施工缝的设置数量需进行重点控制。一般为了提升结构的强度以及耐久性,通常会采取连续浇筑施工方式,尽量使混凝土结构为一个整体。在外墙结构中,仅允许在水平位置留有施工缝。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还需将施工缝内部的杂物和污染物全部清除,采用水泥砂浆以及处理剂填满施工缝,并且做好振捣操作,以免出现结构开裂现象,引发渗水问题。
        2、变形缝的防水施工
        变形缝指的是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收缩缝和沉降缝所预留的结构缝,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变形缝的应用作用也较为明显。但在地下防水工程中,变形缝的应用很可能带来结构渗漏问题。基于此类问题,可以借助水泥加氰凝材料对变形缝进行封堵,并且在其上部采用水泥砂浆封层。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设置止水带,对变形缝进行密封处理,谨防渗漏问题的产生。
        3、穿墙螺栓防水施工
        对拉螺栓技术是进行模板固定的常用技术,在地下室工程中,为了提升墙板结构的稳定性,也会采取该项技术进行墙板施工。而在施工完成后,螺栓穿墙时所产生的孔洞极易威胁地下室的防水功能。为了避免穿墙螺栓对地下室防水性能的影响,可以优先采用一次性防水螺栓固定模板,当模板拆除后,可在螺栓根部凿出缺口,之后使用气焊将螺栓烧断,使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填平,并且做好密封处理即可。
        4、穿墙管道的防水施工
        因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功能性多样,经常会在其内部设置多个穿墙管道,这便为工程的防水处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为确保穿墙管道的防水性能,应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在特定位置预埋止水环套管,将管道穿过预埋管件后进行临时固定,之后使用沥青材料以及细石混凝土等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对预留的孔洞进行封堵,对预埋套管周围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增强其密实度。
        三、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为使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得到控制,增强其防水性能,首先应从强化工程设计方案方面入手,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施工设计前,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实地勘察,制定可行性较强的防水施工方案。在具体设计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到地下室空间的功能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为满足地下室空间的预期使用要求,应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进行合理选用,并且将国家的规范标准作为依据,对具体作业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以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且及时纠正施工错误。对于防水材料的选择,应优先选用封闭性较强,接头长度适宜的防水卷材。在穿墙部位的防水施工中,施工材料应以沥青麻丝等为主,但需控制沥青的使用量,以期能够发挥更好的防水作用。
        四、结语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施工难度较大,所涉及的施工工艺较多,根据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的不同,需要选用对应的防水施工措施才能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要求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勘查,全面了解施工状况的基础上,再进行防水工程设计。在防水材料选择时,也应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充分防水材料的作用,并且细节部位的防水施工,从根本上提升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水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洪.地下室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施工工艺[J].江西建材,2018(13):75-77.
        [2]林育培.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渗漏处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9(11):265.
        [3]熊伟.基于实例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应用策略[J].门窗,2019(23):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