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夏小龙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夏小龙
[导读] 摘要:在我国早期发展阶段,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工业化与商业化不成熟,农业生产技术也不完善,更重要的是人们并不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生态破坏以及经济落后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的发展。
        浙江绿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300
        摘要:在我国早期发展阶段,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工业化与商业化不成熟,农业生产技术也不完善,更重要的是人们并不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生态破坏以及经济落后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的经济体制的变革,为了使农村经济跟上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很多企业将工厂转移到农村周边运行,虽然提高了经济收入,但是对环境却造成了更严重的破坏,根据早期建国的经验,生态与生产发展不协调将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因此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时不可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环境治理的监督管理,结合农村实际发展现状提出可行性的保护措施,使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污染防治;研究
        1、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1.1农药化肥的滥用
        基于农村生产技术的不成熟,许多农民都缺乏专业的农业生产知识与耕种劳作技术,对于农药化肥的用量过多不能合理利用,因而导致了农药化肥滥用的现象,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也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大多数农民都认为农药化肥对农产品产出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大量的施肥,过多的喷洒农药,这虽然在短时期会使农产品产出增加,但其长时间积累下来便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土壤盐碱度失衡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甚至会出现萎缩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源,对其植物动物的生产产出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人们的健康。另外,在夏秋季节雨水丰盛,大量的农药以及化肥会随着雨水进入河流,其中的氮元素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形成水资源污染。而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而言,大量的农药会使其产生特定的抗药性,增强其生殖生存能力,反而不利于农作物的产出质量。
        1.2生活垃圾的肆意堆放
        在农村,最常见的现象便是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这更加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这主要是源于农村人员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再加上农村相关环保体制建设不完善,没有合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大部分也没有垃圾处理装置,其中的氮硫化合物以及酸性物质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其垃圾堆也不符合环境的美化理念。
        1.3农业生产污染与城市污染转移
        不仅是农村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主要污染,其中也蕴含着部分城市污染转移对环境的破坏。首先关于农村的内源污染,具体表现在家禽粪便的肆意堆放,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等方面;另外,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相关企业看中农村廉价劳动力以及其广阔的建设环境等优势,从而将城市地区的工厂逐步向农村转移,针对其不完善的农村环境治理系统,也不注重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肆意将污气、污水废物的排放等外源性污染,都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
        2、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对现有农业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并对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而保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其一,制订配套政策,建立多元化机制,发展生态农业。其二,应重视对植被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以达到对草场的恢复与改良,还应对破坏植被与乱砍滥伐等行为给予打击惩罚。其三,对农业固体废弃物与家畜家禽粪便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来进行有机肥还田,以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降低其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其四,还应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并利用免耕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建立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模式来对农田的理化性状进行改善,最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与肥力等。其五,还应利用绿肥生产来对土壤养分进行活化与富集,进而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量,最终实现对排放污染物的有效控制。


        2.2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关部门还应不断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等进行不断的推广,而生态文明理念的建设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才能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但是,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往往只重视城市环境,而忽视了农村环境的保护。面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力度,应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严格遵照环境保护相关原则与理念,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依据。
        2.3加强对环境的监测
        相关单位还应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等进行有效的预防。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其一,应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农业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对基本农田进行有效的保护,并预防重金属等对土壤造成污染等问题。其二,应选择那些不进入食物链或者是那种富集量较小,具有较好抵抗能力的农作物种植在被污染的土地中,比如玉米、根茎类蔬菜以及瓜果等不易对重金属残留且具有良好抵抗性的农作物,或者将被污染农田改做制种田,如棉花、苗木以及花卉等经济作物。其三,向土壤中施加碱性肥料,以实现对土壤PH值的提升,让重金属能够被沉淀下去,并利用有机肥与抑制剂等来让重金属形成络合物,以控制有效态含量。其四,利用各种农业措施来度土壤状态进行有效调节,来实现对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2.4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的建立
        相关部门还应重视对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的建立,以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落实。首先,相关部门应重视对环境良好的农村进行生态建设,并对农村实施区域性的环境保护工作。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在不同管理辖区内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责任制,并将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成绩纳入政绩考核的范围内,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与奖励机制。最后,还应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让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合理。
        2.5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
        首先,相关部门应树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给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定的重视,并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向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科学使用化肥与农药的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农民能够明确过度使用农药与化肥的危害,并进一步加大对全新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与无公害农药的应用,并使用综合手段来对实现对农业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对新型肥料进行推广,并实现对化肥施入量的有效控制。还应重视向农业大户进行种植科技示范与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等,来让农民对科学耕种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其次,还应定期组织农业生产大户对农业污染物的防治知识进行学习,并结合自己耕种中的实际情况,对污染源头进行自查,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防治。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却在不断的恶化。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因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差,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使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更加严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书秦,韩冬梅.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四十年:问题演进、政策应对及机构变迁[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1-78.
        [2]刘昕蕾,刘悦.分析海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4):228.
        [3]罗万纯.中国农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户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4,(11):65-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