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朱劲松
[导读] 摘要:装配式住宅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低成本、低污染的建设优势不断突出。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海门市  226100
        摘要:装配式住宅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低成本、低污染的建设优势不断突出。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住宅施工质量,总结该类建筑中预制构件施工要点,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案例,对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借此在装配式住宅性能完善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
        引言:为在时代发展中满足国民居住需求,装配式住宅应运而生,但由于装配式住宅的特殊性,传统施工及时无法在装配式住宅建造中,凸显其节能、降耗优势。预制构件施工技术作为装配式住宅工程项目的核心工艺,本文对该技术要点的分析,对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属于装配式住宅,工程总占地面积为76278m3,建筑总面积为231089m3,地上建筑面积187032m3,地下建筑面积为44057m3。该建筑工程为19层高级住宅,地下设计两层车库及超市等配套设施,在工程设计中,该工程项目采用装配整体式砼剪力墙结构,单体构件预制率为45%,主要预制构件包括非承重墙、阳台板、剪力墙、楼梯等内容。另外,在保障房设计中,其层高为2800mm,剪力墙高度为2750mm,针对小于100mm的剪力墙结构运用现浇工艺。目前,该建筑工程已如期竣工,且整体性能良好,符合业主质量要求。
        二、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应用特点
        装配式住宅具体指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提前根据施工图纸预先制作相关建筑构件,同时在施工作业开始后将所制作的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场地内,在装配施工后所获得的完整住宅,是当前建筑领域中较为新颖的住宅形式。预制构件是装配式住宅的核心组分,住宅工程项目中所需预制构件种类较多,但预制构件应用时的便捷性特点尤为突出。比如,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使用预制构件可进一步简化住宅施工流程,使业主可结合自身需求设计多元化装配式住宅。再者,设计、制造预制构件时,可通过完善预制构件施工技术,控制构件成本,突出装配式住宅经济适用性[1]。
        除此之外,随着预制构件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施工方可在场地内直接装配建筑构件,高效控制装配式住宅施工进度,从而在保障建筑物整体质量基础上,优化装配式住宅建造流程。近些年,装配式住宅项目增多,社会对该类住宅施工建设提出更多要求,需要施工方在应用预制构件时应确保装配式住宅安全、稳定性能。一方面,施工方在预制构件选用时,应重视预制构件质量检验、完善其施工工艺,使其在实际运用中可增强装配式住宅抗震性能,避免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塌陷问题。另一方面,施工方应保证预制构件衔接区域的密实度,提前预防构件衔接处断裂问题,强化装配式住宅安全性能。
        三、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流程
        第一,装配式住宅中预制构件施工期间,施工方应提前在场地内建筑楼底弹线,获取建筑物水平标高,分析预制构件实际安装位置,继而将预制墙板按照设定方向进行吊装,吊装完毕后,可通过校对确保各预制构件吊装位置的准确性。第二,基于设计图纸、预制构件设计方案,绑扎柱钢筋、预制剪力墙,同时搭设预制支架、楼板,吊装叠合板、预制梁等核心结构。第三,预制件装配结束后,重复各装配流程,并对楼层内预制构件使用区域进行浇筑、捣鼓、养护作业[2]。
        (二)预制墙板
        装配式住宅预制墙板施工中,其支撑体系可由可调节螺杆、槽钢限位器构成,其中螺杆方向为斜向。相关人员可结合装配式住宅施工实况,在悬挑构件时均匀布置3组螺杆、2组水平衔接保护装置,维护施工作业安全性。之后,基于设定标高分析预制墙板水平轴线、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并根据水平线布设预制墙板。

墙板下方垫板时,施工人员可将硬垫块或钢板布设在墙底下方标高位置,沿墙底摊铺座浆,同时吊装预制墙板,预制构件下落前期,可及时检验预制墙板垂直度,若存在偏差需尽快调整。吊装结束后,使用螺杆调整等方式,固定预制墙板,所用可调节螺杆管径应为60×6mm,中间杆为45mm,而预制板应力强度应与搭接钢筋规格相同。
        (三)预制梁吊装
        在装配式住宅施工建设中吊装预制梁时,施工方应结合建筑物设计要求,检查预制构件是否合格,在检验预制构件有无断裂、扭曲、表面磨损情况后,评估预制构件规格、埋深度、衔接区域、稳固性、吊装位置设定的合理性。整体参数核对完毕后,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照绑扎、起升、校正、起吊等环节开展吊装作业。正式吊装时,应确保吊具、预制梁衔接可靠性,起吊过程需均匀、缓慢,避免在吊装期间产生急停或急升现象。在此期间,施工方应提醒一线施工人员注意施工安全,强化其安全意识。当预制梁吊装至支座区域时,对准提前所明确的基准线将其稳定放置,并使用预制排架将其固定,同时利用可调节支撑体系,随时调节预制梁降落位置。之后,相关人员应基于所测边线、支座体系,拨正预制梁,在支撑体系调节到位后将其放下、固定,并且在位置校对后根据装配式住宅施工图纸,焊接预制梁与周边梁柱钢筋[3]。
        (四)预制叠合板
        装配式住宅施工中,安装预制叠合板时,需提前搭设支架体系,给予该预制构件安装满堂支撑,并且在实际安装时及时将支撑装置标高调整到合理位置,使其标高与周边墙体标高保持一致。具体来说,预制叠合板施工过程中,首先,相关人员应使用“吊运钢梁”,预制叠合板各吊点受力均匀,从而确保构件吊装的平稳性,防止在起吊后产生裂缝现象。在将预制叠合板起吊后,需在距离地面500mm后停止起吊,再次检查预制板吊挂牢固性、板面完整性,若存在污染、破损情况应及时处理,经检查无误后可正式步入起吊、安装环节。其次,安装预制叠合板时,需在垂直方向将其安装,并且在作业层20cm时停止吊装,由施工人员调整预制板方向,将其对准作业层楼板装配设计边线。在放置叠合板时,为避免墙体内原有钢筋、预制叠合板预留钢筋碰撞,可缓慢将预制叠合板放下。需要注意的是,为预防较大冲击力造成预制叠合板裂缝、折损情况,在风力较大时应停止吊装作业。最后,调整预制叠合板位置时,可使用小木块垫在预制板下方,尽量避免撬棍直接接触预制板底,以免造成板面、边角损坏问题,而在调整、搁置预制叠合板时,相关人员还应将其误差控制在5mm内,同时在标高校对后利用可调支撑装置将其固定在标准范围内。
        (五)预制构件连接
        装配式住宅施工作业中,预制墙板、预制梁等预制构件衔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整体施工效果。为此,相关人员需重视预制构件衔接工艺,在装配式住宅建造中,现浇式、机械式是施工方较为常用构件连接手段。相关人员可结合住宅设计、施工具体情况,科学选用连接方法,不同连接方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比如针对钢筋强度较高的预制构件,可采用效率较高的机械式连接,而针对连接范围小的预制构件,则可应用现浇式连接[4]。
        四、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住宅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方只有不断总结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要点,才能在预制墙板、叠合板、预制梁等构件的规范安装中,提高预制构件施工质量,完善装配式住宅整体性能,使其在广泛应用中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凤仙.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5):184-186.
        [2]刘佳.装配整体式住宅工程预制构件连接带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筑, 2019(3):266-267.
        [3]刘洋,隋伟宁,姜中天.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质量控制及保障措施[J].城市住宅, 2020(1):36-38.
        [4]滑程耀.高层住宅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工艺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09):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