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期   作者:马春秀
[导读] 水利水电工程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淹没土地、房屋及专项设施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淹没土地、房屋及专项设施。因工程建设引起的非自愿移民既是中国的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安置妥善与否,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关键词: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水利水电工程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息化(简称“移民信息化”)是指水利水电相关企业或行业组织在传统的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数据库、网络技术对各类移民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为各类用户提供便捷、友好、高效的服务,极大提高行业发展的进程。伴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移民工作实现信息化,能够进一步保障工程的顺利建设与建设后的安全运行,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移民工作实现信息化,能够进一步保障工程的顺利建设与建设后的安全运行,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因此,从长远来看,信息化必将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从水利水电弱国,发展成为世界水利水电大国和水利水电强国,实现了从“融入”到“引领”的历史性转身。建国初期我国仅有几十座水库,目前已拥有98000多座水库(水电站),安置了2486万水库移民。从建国初期的“重工程、轻移民,重建房、轻生产”到现在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将移民安置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轨道,从建国初期没有专门的移民安置法规、政策到现在的针对性法规、规范,从建国初期管理体制机制不全到目前基本完善,从建国初期没有移民规划设计理论、技术到目前规划设计技术完善、设计队伍力量稳定,移民工作经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2移民信息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周期长的系统工程。移民信息化是在传统移民工作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实现移民信息融合、交流和共享应用的过程。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工作,推动理论研究和政策法规建设的大背景下,建立移民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制定移民信息化核心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导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的信息化管理实施,是移民信息化标准化的重要工作。我国移民信息化标准建设起步较晚,水利部先后发布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的行业标准,规范了移民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此外,各地政府或团体单位、行业机构也制定了部分相关的移民信息数据标准,便于移民数据信息的共享交互应用。尽管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移民信息存储、共享应用的标准规范,但移民信息化的发展更加需要全面的标准体系作为基础支撑。
3移民工作管理机构沿革
         移民工作管理机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建国初期,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土地多、移民数量大,工程建设时政府对移民工作十分重视,在组织移民搬迁时大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移民安置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多数移民机构被撤销。1986年国务院《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抓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86]56号)中,对于移民机构和责任,明确要求“处理水库移民的遗留问题,必须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我部直属水库的移民遗留问题,由我部负责协调规划,提供经费资助,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地方所属水库的移民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安排解决。为加强这项工作的管理,我部已设置移民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或指定专管机构,以加强领导。移民任务比较繁重的地区,可成立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实际上自1978年以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就相继恢复或建立了水库移民机构,下属的地、州、市及县级政府也都建立了移民实施工作机构,健全了水库移民管理制度。

特别是1985年水利电力部重新设立了移民办公室以后,全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移民管理机构逐渐建立,形成了全国系统的行业管理。
4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探讨
         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由多方主体参与的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期标准建设的内容以及先后顺序,建设程度、规模、实施范围等这些问题均需要进行专门研究,予以明确。本文从移民信息化战略规划的角度思考研究,对标准体系进行框架式的构想设计,明确未来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主体、类别等内容,以指导和服务于后期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
         4.1政策公开,加大宣传
         征迁安置实施前,区管委会、乡人民政府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对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征迁安置补偿政策法规和实施程序等进行宣传,包括工程建设意义、开工建设、竣工时间;征地拆迁范围、完成时间;土地、房屋、地面附着物、专项设施迁建、企事业单位复建等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拆迁户生产、生活安置补偿政策、补偿资金兑付程序和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
         4.2建设目标与思路
         以现有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移民信息化服务需求为导向,融合业务功能、应用群体及关键点为标准化对象,全面梳理已有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文件,深入调研移民信息化标准化需求,科学构建标准体系架构,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全面深入的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力争形成一套完整全面、协调配置的移民信息化标准化体系。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移民信息化的标准化相关参考文献,系统分析移民信息化的工作特点和标准化需求,明确移民信息化标准化的对象及服务要素,可以主要从业务功能、应用群和关键点三个方面来刻画和概括。
         4.3复核答复,签订协议
         经公示、群众复核无误后,与征迁户签订征地、拆迁和补偿协议,明确征用面积、补偿金额、房屋拆除和地面附属物清除时间。有的群众对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的公示结果提出异议,由县、乡征迁部门及时答复;对实物量有疑问的,实施单位要会同监理及乡、村干部及时复核;对原统计调查不准确的事项,实事求是地进行变更,经核实无误或不符合补偿政策规定的,应当耐心解释,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群众疑虑或不解。
结束语
         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移民、工程建设、计算机、测绘地理信息等多个学科,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茂洋,罗天文,吴恒友,徐锐,孙德安.水电工程移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云平台建设[J].人民长江,2019,50(05):200-204.
         [2]刘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实物调查的信息化实践[C].浙江省水利学会、浙江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浙江省水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浙江省水利学会、浙江省水利信息管理中心、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47-58.
         [3]刘芳,周毅,方栋平,徐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实物调查的信息化实践[J].浙江水利科技,2018,46(05):17-22.
         [4]李岸昀,张军,张礼强,张帆,秦鼎.水电工程移民独立评估信息化研究与实践[J].水利水电快报,2018,39(07):44-48.
         [5]刘东,王鄂豫,王强.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安置信息化框架体系研究[J].人民长江,2013,44(02):92-95+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