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期   作者:邓钦元
[导读]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但目前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不理想,所以在当前我国在水利堤防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推动水利工程堤防系统的生态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完备的生态堤防系统不仅可以起到抗洪防涝的作用,还可以为河道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有助于保障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本文对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建设的实际现状、重要性原则、建设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和参考。
         关键词:水利;生态堤防;建设;可持续发展
         引言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河道堤防设计旨在通过加固堤岸以及裁弯取直等工程达到防洪、运输以及发电等生产需求。现阶段,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生态堤防设计在河道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恢复河流健康、保障水生物正常的生存繁殖、拓宽城市空间等。但就目前而言,对于生态堤防设计的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的贯彻与实践生态堤防设计理念。
         1概述
         所谓生态堤防,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在传统堤防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项“生态性”的要求。水利工程堤防的修筑,主要作用是修复和加固河岸,从而实现防涝、防洪的目的。而生态堤防设计,就是在确保堤防基本功能得到发挥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生态、绿色的手段开展修筑工作,要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对堤防建设结构进行适当改进,此外,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应当尽量选择容易获得且无需加工的天然材料。总之,生态堤岸的设计,就是要在满足抗洪防涝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般来说,生态堤防设计主要可采用三种形式:第一是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这种类型的堤防形式一般适用于跨度较小且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在修筑此类河堤的时候,需要用到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实践证明,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抗洪功能较强。第二是自然型护岸河堤,这类河堤主要利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来实现抗洪防涝、加固河岸的目的。
         2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的实际现状
         生态堤防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的水利堤防工程,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融合堤防工程和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堤防工程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种全新的水利工程建设形式。但从目前水利工程堤防建设的现状来看,存在当地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的水资源枯竭等弊端。调查发现,有部分水利工程堤防建设采用直立式的堤防形式来节约成本,但却造成河流沿岸的滩涂缩减,造成河流生态系统内的动植物数量锐减;还有部分堤防工程建设仅仅局限于防洪抗旱和提高河道的运输能力,忽视了生态功能的发挥,不能实现河流系统、生态平衡、环境效益的统筹规划;堤防系统很脆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一旦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人为破坏,就很难恢复,会直接影响了堤防工程功能的发挥。
         3优化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思路
         3.1堤线设置与堤型选择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需要充分考虑堤防构筑的自然环境,也就是河流形态的特点。自然环境中河流形态具备明显差异,因此在生态堤防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堤线的设置与堤型的选择加以重视。首先以堤线设置而言,应该立足于河流自然形态,充分利用河道蜿蜒与分汊等地形原貌,实现对水域生态系统最大程度的保护。而对堤型的选择有着两项基础性要求:①确保渗透与滑动的稳定性;②重视生态保护与恢复。此外,对堤防间距的设计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适当加宽间距,以免洪水行洪与生态保护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3.2加强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施工与管理
         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应尽量错开在动植物的繁殖期,注重对动植物的保护。

对于国家级的保护的动植物,更要引起注意,要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应尽量地降低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施工与管理。做好工程建设的记录和整理工作,注重总结和反思,借鉴的同时积累经验,促进后续工程建设。
         3.3注重防护岸设计的科学性
         防护岸对河道影响最显著的一个位置就是陆地与水面的结合部位,若这些区域的设计不够科学,就很可能影响到当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致使动植物数量与类型等发生显著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和长期发展。从以往的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建设都会对当地的河岸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在今后的实践中必须注重对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原始河岸形态的保护,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生物系统的多样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最好采用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因为这种类型的混凝土能为当地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还有助于鸟类和鱼类捕获食物。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采用质地较硬或者完全不透水的材料,以免影响到防护系统的储水能力。
         3.4河流断面设计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河流断面形状以及河道宽度等在具体形态上呈现出不规则变化,因此在进行河流断面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勘查好河流断面形状,以便基于多变性特点进行堤防构筑。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体现河道的功能性,对河道的主要功能加以明确;②是合理利用河道周边的土地资源,避免存在污染土壤以及浪费土地资源等不良现象;③综合河道护岸的生态型发展,借助先进技术与手段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计算与对比。现阶段,对于河流断面的主要处理方式为复式断面,该方式在保护河流生态的同时可以有效达到防洪要求。
         3.5做好周边景观的设计工作
         设计人员在开展水利工程生态堤防设计工作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并有效利用湖泊、河流等自然条件的作用。可将人造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严格落实好对当地生态风貌的保护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物的生存环境,尽量避免河流经过亭台楼榭等区域。相关人员必须做好施工日期的说明工作,严格规定不能在动物的关键生长期和求偶期开展施工工作,这样才能降低对当地生物系统造成的危害,同时,还应当实地调查和了解当地的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对策,进而改善物种生存环境,为其长期繁衍提供保障。
         结语
         总之,生态水利工程已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工作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制定合理是施工方案和保护措施,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现代水利工程不再是传统的掠夺式、破坏性开发方式,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这要求水利工程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到与时俱进,保障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文明发展新路。加强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既实现防洪减灾的目的,又坚持城市的生态建设,保障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崔锡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6(14):129.
         [2]余晶涛.浅谈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0-21.
         [3]史可平,黄兰,黄连芳等.堤防建设中的生态水利工程理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9):3083-3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