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与此同时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难度也开始增加,水文地质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但是从当前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勘察报告质量不过关、勘察工作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经常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具体阐述了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内容及其危害,并就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几个重要水文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
地质勘察属于建筑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建筑工程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然后详细地了解施工所在地周围的实际地质情况,并就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之后再大胆地推测此类问题会对岩土工程建设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将准确地划分当地的地质类型,包括岩石的组成成分、岩石的特性以及岩石条件可能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的影响,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内容
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但是由于传统的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施工并没有充分地重视地下水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建筑开裂、地面沉降等安全事故。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第一点,勘察人员应当将建筑物的地基建设、基础工程建设等环节和地质条件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才能够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地质资料,充分保证地基的稳固性;另外,考虑到地下水可能会对岩土工程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勘察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应当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并在分析之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出现此类问题;最后如果勘察人员要对比地下水位低的建筑物进行勘察时,一定要重点分析地下水条件,充分考虑到地下水层的影响范围以及水压对基坑底板的破坏力[1]。
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
(一)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影响
1、上升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
地下水位通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并且在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像地质、水文、人力因素等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从岩土工程建设的情况来看,地下水位的变化很有可能会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造成危害:例如,地下水位上升很有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成分发生辩护,从而使得土壤盐渍化的程度增加,进而使得建筑遭受腐蚀的程度大大增强,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另外,地下水位的上升也会导致建筑物的基础上浮,进而导致建筑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因此为了有效减少地下水位上升给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勘察人员在开展勘察工作时应当切实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这样一来才能够很好地为后期岩土工程建设提供足够的数据[2]。
2、地下水位下降对岩土工程勘察造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位的下降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像过度开采、修建水库以及堤坝的建设等等这些人类活动都有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如果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就必然会使得岩土的膨胀收缩频率增加,地裂、坍塌以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就会铺天盖地的袭来,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二)地下水动水压力
一般情况下,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得动水压力出现了失衡的情况,如果动水压力超过了一定范围也很可能会导致流沙等问题,使得工程项目建设的地质条件受到影响,不利于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3]。
三、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几个重要水文问题
(一)水文地质勘察的关键要素
1、土的孔隙性
首先勘察人员应当明确土是一种散体材料,在土层之间是存在孔隙的,在对土的孔隙性问题进行分析时勘察人员应当结合不同土层的特点来进行分析,例如饱和土是固、液两相的,非饱和土是固、液、气三相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孔隙压力和有效压力;黄土的强度会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花岗岩边坡容易在发生暴雨情况时出现滑坡等等,在勘察人员了解了土的孔隙性情况之后就可以更加准确地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
2、岩石的裂隙性
从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裂隙问题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只有搞清楚岩体中最薄弱的结构面参数及其分布才能够更加科学地开展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这既是水文勘察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难点,因此勘察人员一定要明确岩体中的地下水走向以及地下水的类型,才可以更加准确地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4]。
(二)关注地下水腐蚀问题
地下水是影响岩土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地下水的类型非常丰富、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也会受到水文条件的影响,从近几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来看,地下水的水位会随着降水量的不同而呈现出季节性变化[5]。另外,由于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如果当地下水受到污染之后,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就会迅速升高,从而产生巨大的腐蚀性,因此勘察人员在开展水文地质问题勘察工作时应当重点关注地下水腐蚀性的问题。另外,为了更好地保证岩土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下水的防治和综合治理,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将工业废料的含量减少到最低,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三)充分考虑到岩石的特性
1、软化性
软化性主要是指岩土浸入到水体中之后,其力学强度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岩土表现出软化特性,勘察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关注这种情况的出现。
2、崩解性
崩解性主要是由于土体在被水浸湿之后,土粒之间的连接被削弱导致土体崩解导致的,由于岩土的崩解性会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勘察人员也应当加大对岩土崩解性的关注[6]。
3、胀缩性
这种特性主要是指岩土在吸水之后体积迅速增加,然后在失水之后体积又迅速减少。岩土的这一特性很有可能导致地表出现裂缝、引发基坑隆起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岩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岩土的胀缩性也很可能会导致地基变形等问题,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建筑工程的发展更是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勘察人员应当在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地下水位、岩土特性等问题,切实做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从而有效减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给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充分确保岩土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及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让我国建筑行业可以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兵.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剖析[J]. 居舍, 2018, 000(021):P.223-223.
[2]李华松. 基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21):110-111.
[3]姚作波.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15, 000(007):126-127.
[4]吴庆保.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 2017, 000(021):P.245-245.
[5]刘冠红. 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几点思考[J]. 四川水泥, 2014, 000(011):147-147.
[6]沈魁.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探讨[J]. 大科技, 2013(23):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