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促使人们对居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式住宅逐渐成为人们所青睐的建筑类型,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有关电气设计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明确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实际电器使用需求,结合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电气方案。在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当秉承着整体性的原则,从而保证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管理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也随之而来,这种建筑由于产品大规模的生产,优点很明显,例如:质量有保证、生产工期少、节能环保等,但这种建筑方式的产生对电气专业设计及施工单位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能将这些问题很好的处理,会对建筑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1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1建筑构件标准化
构件在工厂完成预制后,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各种构件可以依照预先设定好的尺寸和样式进行生产,还可以直接在构件中设置门窗和管线。不仅如此,伴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构件开始朝着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变得更加简单,也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1.2施工周期短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打破了传统建筑工程建设中按部就班的施工流程和模式,而且全部构件可以同时生产完成,模型构件、地基浇筑等工作也可以同步展开,这样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1.3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原则
装配式建筑设计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即节能环保、构件安全、整体美观、维修方便。
2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总体设计流程
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秉承着整体性的原则,在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在传统建筑设计的理念上对整体设计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在传统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总体方案,再根据方案中的内容对施工图进行有效的修改,在后续设计工作中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深化,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对原有的施工图进行有效的改进。但是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和传统住宅建筑设计理念是不同的,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需要根据专业知识来进行深入的电气设计,并且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各方确认之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设计工作。但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精准性的构件设计,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和构件厂的要求来对设计图纸中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处理。在对装配式住宅建筑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整个构件厂生产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的工作中要在墙面或者是其他位置留有一些孔洞,方便后期开槽工作,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兼顾整体来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需要精准性的明确电气设计的位置,并且综合性的对机电管线的碰撞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后续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设计内容交给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审核,从而不断地提高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深度,在最终的设计阶段,将室内机电设置、孔洞的位置与厂家进行确认,确认无误之后才可以完成整个设计工作。
3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
3.1电气箱体位置的选择
(1)电气箱体应尽可能设置在现浇筑墙体上。电气箱体处有大量的管线进出,箱体如果设置在在预制墙体上,需要结构专业对此处墙体做出加强,给预制墙体的制作带来麻烦。
若无法避免,要做到尽量不要(最好不要)将两个电气箱体设置过近,如,配电箱和弱电箱等。同时要与建筑专业核对,是否满足隔声及防火等要求,与结构专业核对是否对结构体系造出影响。(2)电气箱体处叠合板块因进线管线偏大、出线回路集中,管线出现交叉的情况较多,特别是当配电箱电源进线管外管径大于40mm时,厚度为60~80mm的现浇层已不能保证电气管线的敷设在避让钢筋网片的同时确保楼板的结构施工质量。在此情形下,除设法分流该处的管线外,可通过减少建筑面层增加现浇层厚度来解决问题;如还不能满足,可要求结构专业调整局部方案,在户内配电箱、弱电箱相对应部位的区域采用传统全现浇楼板,而户内其他部位仍采取叠合楼板,以确保楼板的结构应力安全。
3.2户内配电箱位置的选择
户内配电箱位置的选择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充分保证供电质量的同时,做到美观大方。装配式住宅建筑基本都会设置至少一个配电箱,从方便维修的角度考虑,配电箱一般会设置在大厅、走廊等位置,基本上所有楼层的户内配电箱位置都是一样的,不过因为配电箱的尺寸大、箱内管线多,结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将配电箱设置在预制墙体或者承重墙上。如果因建筑采用全预制构件,而必须将配电箱设置在预制墙体上时,需要依照设计尺寸进行洞口预留,在保证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同时,为后期的维护、检修提供便利。
3.3电气管线间连接
这里的电气管线连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预制墙内的管线与现浇层内的管线连接,另一种是预制墙间的管线连接。预制墙内的管线与现浇层内的管线连接。由于现浇层内的管线,不是一次定位,后期可依据现场情况做适当调整,故先将现浇层内的管线定位安装,再通过调整现浇层内的管线与之做可靠连接。由于预制墙间的管线均在工厂内一次浇筑完成,故要求做到两点,一是管线间定位要准确,做到误差最小;另一个方面是适当的设置容错空间使管线敷设具备一定纠正偏差能力,方便连接操作。这个容错空间即在两处管线连接处,预留一个接线槽,这个接线槽以容纳两处所有管线为原则,通常200mm×300mm。在管线连接后,将该接线槽现场浇筑封闭,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在预制墙内的管线与现浇层内的管线连接时。
3.4点位的预留与综合设计
为了保证预制构件制作的规范性,确保设备点位齐全,在进行点位预留和综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几个核心问题:①无论是箱体还是接线盒,在进行预留的过程中,都必须依照预先定制的模数做好准确定位,确保预留构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②如果需要在预制墙体上设置开关、插座或者其他与电气系统相关的设备,则需要在墙体预制过程中提前留好接线盒的位置,优先选择86型接线盒;③对于需要设置在楼板内的设备,同样必须预留出深型接线盒的位置,确保接线盒能够实现与管线的可靠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接线盒的位置确定后,需要先由电气专业人员认定,然后再由结构专业人员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④在所有的设计中,孔洞以及构件的定制都必须能够在一张图纸上综合展示出来,这样才能保证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整体结构的直观性,方便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结语
随着当前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发展,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越来越重要,相关设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气设计人员的培训,使每个电气设计人员能够一丝不苟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后续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于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和现场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付健.关于电气工程电气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相关分析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2):77-79.
[2]吴磊.加强电气工程电气设计管理,提高电气工程质量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59.
[3]徐斌.电气工程供电设施设计及设计技术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