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创新。电气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电气工程乃至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监督、安装工程、管道敷设、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防雷接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等。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线缆敷设;常见问题;防治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已逐渐突显,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非常重要,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必须确保电气的正常使用,并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或生活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可以节省成本,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并确保可以按时交付使用,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1现代建筑电气工程线缆的敷设
在电气施工方面,必须做好与电气施工质量直接相关的管道敷设工作,如果管道敷设存在问题,这将导致智能建筑使用中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安全问题。因此,在管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应采用科学的敷设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确保管道设计和敷设的质量;施工前必须对管道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导管线路的设计和半径符合有关规定;针对不同的管道采用不同的管道敷设方法。还有在管道施工方面,还应选择一些涂层较好的管道进行敷设,这有利于管道更好的定位,保证现代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顺利开展。具体布线时应做好以下工作:(1)相关施工人员在布线前应加强对现场的控制,熟悉具体的敷设路径、层数和电缆质量。(2)然后结合现场具体情况,按照“小、低、先长、后短、先中、后两边”的施工原则,合理规划电缆敷设,并在图中标出,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电缆敷设的混淆和交叉,应保证标识清晰,并允许施工人员有序进行材料搬运和电缆敷设。(3)在敷设电缆时,电缆必须对齐,以避免扭曲和打结;同时,在沿线路敷设时,也要避免外力损伤,如:划伤和折断电缆,发生这种情况时及时更换。(4)电缆的高度不得超过该批的侧面高度;电缆支架的填充速度应低于支架内部的40%。(5)通常需要检查电缆的弯曲半径,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为支架外部直径的6~10倍有线电视。(6)电缆就位后,应在底座上对电缆进行初步布置,并用连接线进行临时绑扎。所有设置完成后,电缆必须用不锈钢带固定,电缆长度必须大于75cm,垂直距离不得超过50cm。这些都是在线缆敷设前要考虑的基本情况。
2建筑电气工程线缆敷设优化
2.1消防设备安装施工方法的分析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消防电气设备安装施工首先要检查埋入的钢管,以消除壁厚不均和生锈的钢管,然后在钢管上涂红丹防锈漆。上漆时需要均匀旋转钢管,以确保管道内壁均匀涂上防锈漆。提前用沙土填充接线盒和过线盒,并用胶带密封。在预埋管道的弯曲接头处使用套管,以防止管道的内壁刮擦电缆。铺设的管道和电线箱必须牢固固定,以防止在振动过程中移位和脱离,这会引起管道阻塞,并且在预埋后必须保证管道畅通。为了定位线槽桥架安装的弹性线,必须按照设计图确定安装位置,找到从起点到终点(主线和支线)的水平或垂直线,并使用粉线袋沿墙壁等处在线路中心进行弹线。支架和吊架的安装要求所使用的钢材必须是直的,没有变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接线结构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的相关规定。电缆桥架中的电缆垂直放置时,电缆的上端应以1.5m的间隔固定在桥架的支撑上,水平放置电缆时,直线部分之间应将固定点设置为3-5m。
2.2导管砌体内敷设问题与预防措施
导管砌体内敷设出现的问题相对于在结构内预埋而言会少很多。
但在某些工地仍然会出现在墙体开槽时随意开凿打砸,造成墙体损坏,修补时不挂网、不使用专用砂浆,造成后期墙体开裂等问题。以下简单总结导管砌体内敷设一些常用措施。砌体配管施工前,要求土建必须先在墙面打灰饼,确定墙体抹灰厚度。在砌体上开槽必须用切割机,一般比管径宽10mm且要求“横平竖直”。管线用管卡固定且管码间距在1.2~1.5m。管固定好后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水平开槽的长度不得大于800mm,进入配电箱、屏的暗配的线管,其埋设深度与砖墙砌体表面的距离为15~20mm,线管排列整齐、间距均匀(管与管之间间距≥10mm)、安装牢固。在距配电箱底壳150~200mm范围内设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600mm。配管安装固定完成后,线槽部分做甩浆处理后使用细石子素混凝土找补平整,然后挂钢丝网,钢丝网于线槽两边≥100mm。管入箱、屏应采用锁扣固定、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两根以上管进入箱盒线管一定要平整,入箱盒的长度控制在3~5mm,间距均匀、排列整齐。管进盒、箱、屏先接端接头然后用内锁母固定在盒、箱、屏上,在管孔上用顶帽型护口堵好管口,最后用泡沫塑料块堵好盒子口(堵盒子口的材料可采用现场现有柔软物件,如水泥纸袋等)。电管进入电箱、插座面盖必须紧贴墙面,不允许有间隙。
2.3加强培训力度,规范操作方法
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人培训,管理人员还应熟悉相关规范,严格遵守电缆的设计和安装方法和管道规范,专业工程师必须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施工。是弯曲机必须使弯曲部分平整,不得有压扁、折断等现象,为严格控制电线管的材质,必须符合电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标准,控制导线管的型号和截面要求。管道应顺利的进入配电箱,进入配电箱的管道长度应为3~5mm,并应清理布置,通过伸缩缝,沉降缝的管道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箱、箱应:平直坚定。通过伸缩缝、沉降缝的管道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箱、盒必须铺设平整牢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控制措施,解决配线管的敷设问题。其中,首要任务时隐藏安全通道内混乱交叉的线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厚楼板。与此同时,杜绝线缆的并列排布,把电线管埋设到砖墙内部,其深度最低要达到18mm,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管线的敷设要规整。还有要注意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应该低于管外径的8倍。并且积极利用弯管机等设备对其弯折,确保弯曲部分光滑平整。
2.4线槽桥架安装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线槽桥架安装是一项涉及甲方、设计、总包和分包等多个单位的系统工程。要想把这项看似简单的安装工程做好,需要各个单位之间做好协调。作为总管理方的甲方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甲方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充分考虑和征求各分包单位的需求,结合空调、消防、给排水管线和电气管线等设置情况,以及电缆路由的疏密来确定电缆桥架的最佳路由确定桥架的走向宽度:根据布放电缆条数、电缆直径及电缆的间距来确定电缆桥架的型号、规格,托臂的长度,支柱的长度、间距,桥架的宽度和层数。然后把所有需求系统的反馈给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根据现场实际需求,采用软件协助制定线槽桥架现场平面布置图和截面图、局部部位还应绘出空间图、吊装大样图等。甲方在充分考虑设计图的可行性之后,与监理对所有施工单位进行系统性的技术交底。此次交底不仅是一次施工的技术交底,更是一次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交底。交底的内容既包括了GB50618—2006《电气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关于线槽桥架电线电缆线路施工的技术,又包括了工程施工的顺序、流程、单位间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和责任人等信息。
结语
在实际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本文只是列出了少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简单的防治方法。当然,问题不止这些,但只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在现场施工的时候谨慎、仔细地处理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杜绝问题的出现,才能确保每个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相成.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建筑与装饰,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