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城建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供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集中供热需求量逐渐增多。为确保城市供暖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实现降耗节能,应选择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应用到城市集中供热,以便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供热锅炉运行中如何做好管理和节能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供热锅炉;节能环保;管理措施
一、城市集中供热概述
由于北方冬季特别寒冷,因而城市集中供热是一项重要的配套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供热运行过程中必须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量,为减少这一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必须确保节能环保技术的有效落实。尤其是在高能耗的区域供热中,必须采取节能技术措施,以确保整个区域供热系统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在供热节能具体实施工作中,必须充分调动参与供热工作的各个单位的积极性,并通过他们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来引进节能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区域供热节能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集中供热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标准、技术措施以及实际经验来改进现有的集中供热系统,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城市集中供热的节能技术水平并促进节能减排。
二、新时期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供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集中供热需求量逐渐增多。集中供热是指将热能通过管路传递到用户室内的系统。因此,集中供热可以节省燃料,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其次,集中供热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有着重要意义,由于集中供热采用大型锅炉并通过高烟囱等净化装置,能够降低烟尘排放量,从而达到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另外,较分散供热而言,集中供热不仅可以减少供热成本,还具有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供热效果好等诸多优势。因此,集中供热成为城市供热的首选。
三、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的问题所在
1. 规划上存在滞后性
在早期的城市化建设中,我国过于关注城市的地上建设而忽略了地下的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一个比较成熟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导致出现一种哪里有供暖需求,就在其附近建设锅炉房的供热方式。这种方式在城市规模不大的时候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出现小锅炉和烟囱遍布城区的情况,在供热的效率上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并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和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还专门出台了节能减排政策。之前的这种分散供热方式显然不符合政策规定。
2.热网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热网的布设问题是制约城市集中供热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输配形式落后且大量存在。一种情况是指面积超大的地热供暖共用一个直供系统,还有一种情况是热网中并存直供、间供及其它供热方式且布置较为混乱。(2)结构形式单一化问题较为严重。当前的热网结构主要以枝状形式为主,这种形式自身在输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损耗。(3)管网布局不尽合理。经常出现大管径对应小区域,小管径对应大区域、管网末端的热负荷远远大于前端等情况。
3.专业化人员及技术的缺失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具有极强专业性与技术性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的建设这个专业工程系统,专业技术及人员是缺一不可的,此二者贯穿了整个供热系统建设中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运营、管理等环节中。就目前的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来看,供热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供热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对于那些有助于供热安全质量提高以及节约能源投入的方式不主动进行了解和应用。并且,在判断供热系统中问题的时候不注重实地考察而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例如当发现局部地区的供热系统水力调节出现失衡问题的时候,就直接更换水泵或者是将管道的直径进行加粗,实际上引发这个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这种单纯凭借经验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四、城市集中供暖的节能技术途径分析
1.提高保温效果和管网输送效率
通常情况下,室外供热管道的运输效率应超过90%。这一目标的有效落实涉及到设计过程中要合理选择高质量的绝缘和保温材料,同时加强维护和管理,以避免诸如损坏和水浸之类的问题。为了提高热量的有效供给和供热管道的传输效率,须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1)首先应确保聚氨酯保温管的聚乙烯外保护层的壁厚和强度应达到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以使地下水不会渗入聚氨酯保温层而破坏保温效果。此外,还应对直埋供热管网的保温接头处进行严格处理,从而确保接头处不发生开裂。(2)为确保保温效果,减少热量损耗,提高管网输送效率,还必须严格确定供热管网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容重。确定厚度和容重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指南”中的厚度和容重要求,并按照计算公式认真确定管道保温层的厚度和容重。
2.集中供热格局和供热管网的合理规划
城市系统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就是集中供热系统,在规划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从能源结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后续维护等多个方面出发,将热源的格局以及供热管网敷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热源结构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的效率较高,在如今以煤炭能源为主的时代,通过城市集中供热中实现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就需要将热电联产作为主要的能源结构。(2)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应合理规划。针对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问题,需要在全面整合相关资源的前提下对老化、破损严重的管网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工作。将之前的单热源且传输形式单一的传输网络进行多元化规划,确保集中供热系统的合理布置。
3.切实提高锅炉热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锅炉热效率,从而提高锅炉出力,应该对锅炉及时做好清洁工作。首先,对锅炉内部存在的灰渣进行全面清理,这样能够减少锅炉内部阻力,使输配风系统更加合理,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使煤炭燃烧更加完全,减少了浪费,进而提高了锅炉热效率。其次,及时清理灰渣还可以防止炉排等发生机械故障,从而保障锅炉运行稳定。另外,定期清理锅炉内部积累的灰渣等杂质并添加适量的除焦剂,还能够减少锅炉内部管束上的残留物,避免出现锅炉管束局部温度过高问题,不仅能保护锅炉管束不受损伤,还能够减少热量散失等问题。
4.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的双重提升
对于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而言,人才和专业技术是其中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水平的提升:(1)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我国吸收其他国家的集中供热先进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等方式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2)引进专业化的人才。通过优化工作环境、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吸引专业化人才进入到城市集中供热行业中来。(3)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供热企业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新供热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学习,并通过落实考核制度确保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落实城市区域集中供热的节能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供热领域的主流趋势。因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设计等人员,一定要积极探索,主动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设计当中。
参考文献:
[1]李丹,胡文举,李德英.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管网问题优化[J].供热制冷,2017(11):20-22.
[2]段绍阳,王飞,王国伟.城镇集中供热节能改造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18-19.
[3]徐宏.集中供热现状、能耗产生原因及节能技术分析[J].石化技术,2019,26(10):221+223.
[4]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与水泵超常规节电技术应用[J].张国军.黑龙江科学.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