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6期   作者:刘学强 袁宝宏 袁宝新 焦祥臣 曹志坤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使得人民物质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此带来了垃圾数量的倍数增长,填埋是我国来不及处理的主要方式,而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沉降问题可能导致渗透液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地下,进而引发水污染,严重威胁到饮水安全及周边生态环境。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构成,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状态,可利用的地下淡水少之又少。相关调查与勘测数据显示,我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垃圾填埋场中的各种垃圾很容易出现渗透液并伴随雨水进入地下,这也对地下水产生了进一步污染。在中国进入垃圾填埋高峰期后,垃圾填埋引发的周边地下水污染影响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控制水污染问题发生。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引言
         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主要考虑的是垃圾填埋场投运后,垃圾的渗滤液及渗滤液收集池在非正常状况下下渗的渗滤液对评价区地下水质的影响范围及程度。渗滤液所涉及的污染因子主要有COD和NH4-N。渗滤液收集池一般都会进行防渗设计,有完善的防渗措施,但渗滤液收集池在非正常状况下(如防渗膜因系统老化、腐蚀等原因达不到防渗要求),下渗的渗滤液会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影响。
         1我国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概述
         中国地下水污染问题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多种污染物元素呈现普遍检出状态,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甚至因为污染问题而被彻底抛弃,另有部分地区因为水污染问题而出现农作物绝收、鱼虾绝迹等等现象。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垃圾填埋场对周边水染影响的研究深入开展,研究重点集中于渗透液的有效控制,黄月娥、孟明等人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及水污染检测展开了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寻找渗透液成分构成及发展规律;王洪亮针对垃圾填埋污染物的迁移状态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环境随着垃圾填埋场建立时间而持续恶化,主要污染元素为COD、酚、细菌等等。天津是人口数量重点,长期以来天津淡水资源处于相对匮乏状态,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供给方式之一,随着天津经济的高速发展,水下水环境面对的压力日益凸显,局部地下水问题非常突出,饮水安全保证成为天津政府及全体民众最为关心的要务。天津地区处于滨海地区,地势由北向南依次降低,此次研究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所处的武清地区为平原,总体地势平坦,地貌结构非常简单。武清区内河流水系较为发达,地下水水质优良且适量丰富,但是当地用水量的激增与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2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优化
         2.1加药技术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垃圾填埋场渗透液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有机物、金属元素等,其具有渗透浓度高、渗透速度慢等特征。地下水在长期的流动中,会受到垃圾中的酸性物质影响,导致水中的酸性物质增加,甚至还具备一定的腐蚀性。加药技术是指在受污染的地下水区域的井群中添加药剂,通过药剂的调和作用,调节地下水中的酸碱度,并经过酸性物质与药剂的反应,对地下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能够实现修复地下水的目标。加药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性特征,成本投入也比较少,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此技术之前,需要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结构,避免药剂与地下水产生化学连锁反应,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在应用药剂修复技术时,有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样本试验,在满足修复质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投入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化学反应,影响地下水的安全性。


         2.2日常监管措施
         ①对于渗滤液收集池,必须落实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及检修工作,及时对防渗区域进行修缮,对水池底部及侧边裂缝和破损的防渗膜进行修补。②将渗滤液收集池分成两部分,进行轮换使用,一部分使用时,另一部分检修检查,以确保渗滤液收集池底部及侧边出现裂缝、防渗材料腐蚀等非正常状况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修缮。③日常监测。在填埋场周围开设例行监测井,垃圾填埋场投运后对各例行监测井的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向社会公示。④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实时监测垃圾填埋场所在地的地下水分布层位。当发现下游例行监测井的水质中污染物超标时,立即检查并分析超标原因,若是由于渗滤液收集池中渗滤液非正常状况下渗导致的,立即对渗滤液收集池进行检修,并做好防渗工作。若是由于垃圾填埋场底部防渗层破损导致污染物浓度超标,则需在填埋场下游的最近的监测井处进行抽水拦截,将抽出的地下水送至市政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2.3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应用
         在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渗透问题主要是由渗滤液渗透产生的,其在渗透的过程中没有规律性,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甚至会导致污染扩大,形成大范围的地下水污染。在此,有关部门可应用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实现对地下水污染水源的原位修复。由于其高效的修复能力,在此类型的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得到了普及。此技术中的反应墙主要由漏斗以及反应单元组成,在反应区域放置活性炭等介质,能够实现对地下水污染物的吸附,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物,使地下水的质量得到改善。除了可以在反应单元中添加活性炭之外,还可以添加其他反应物质,在污染效果治理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此技术成本投入也不高,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但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需要在地下水修复过程中,定期检测水质情况,并定期对介质物质进行更换。
         2.4采取分区防渗处理方案
         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地下水情况监测与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加清醒地把握地下水污染实际情况,进而为下一步的污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对各项设施进行分区防渗处理,例如填埋坑、调节池、淤泥池等地应该作为防渗透处理工作的重点,而污水池里站、消防水池、预处理车间等地则可以采取一般防渗处理,其他办公区域及附属配套区域则可以进行简单的防渗处理。分区防渗处理方案既能够对重点区域做出及时有效防渗处理,同时也能够避免重点不突出而耗费过多人力财力。
         结语
         总而言之,对地下水进行治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对水资源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需结合不同的污染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另外,针对垃圾填埋场的水污染问题,需要坚持预防为主、修复为辅的原则,从根源上杜绝地下水资源污染的情况,进而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避免水污染对环境、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GB50869-201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7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7(4):9-15.
         [3](CJJ176-2012)生活垃圾及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CJJ113-20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王翌,冯猛.丽水市务岭根垃圾填埋场库区隐患治理工程[J].给水排水,2013(Z):181-185.
         [6]张婧,皮鎏,崔佳鑫,等.垃圾填埋场区域氨氮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案比选[J].环境保护科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