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蓝星环保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整个社会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建设“新农村”政策不断深入,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被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而实际治理的技术和能力又非常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积极地影响。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对策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因地制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能限于一种或几种工艺,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有效又实用的处理方法。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选择微动力的厌氧、好氧组合技术,处理标准适当提高,确保高浓度的生活污染物能够得到有效去除;在欠发达的地区,环境容量及负荷较大,可以选择稳定塘等无动力的生态处理方法。②卫生条件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大多建在村落、集中住宅小区等地,在选取工艺时,尽量选取卫生条件好、产生臭味少的工艺,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居民居住环境。③运行管理费用低。大部分村镇经费有限,缺少稳定经费来源。只有采取运行成本低的处理工艺,设施建成后才能保持长效运行。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低成本的处理方法,以实现污水处理环境效益最大化。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2.1管理体制不明确。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但未明确地方农村污水处理的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部门职责不清。尽管各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并进行了一批示范工程规模的科研和应用研究。但是,截止目前,我国仍有部分行政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与具有明确管理体制的城镇给水和排水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明显落后。
2.2工艺设计偏离实际情况。由于缺少统一的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设计规范,有些地区为保证处理效果,污水产生量设计值远高于实际产生量,造成资源浪费;有些地区照搬其他类似项目,使得处理效果不理想;有些地区盲目追求低建设成本或零运行成本,加上建成后无人维护,有些甚至不运转成为形象工程。
2.3污水治理技术尚需提高。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阔,污水治理受限于区域治理分散的困扰,不能够集中进行一体化管理,技术手段实施受限。从而导致了农村污水排放得不到彻底治理。农村污水治理起步较晚,治理技术滞后,也导致了农村污水治理效果不佳的现状。另外,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够结合地域情况制定不同的技术处理手段,生搬硬套,画饼充饥,致使投入的污水处理设施作用不大,污水治理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要点
3.1藻类糖的设立。为了改善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相关人员提出改进的方式,藻类塘,在字面上就是说通过藻类和细菌的作用来去除污水。废水中含有无机物质,比如说氧化细菌氧化形成的等,在藻类塘中,其把这些当作自己的原料,把阳光当作进行处理的能源,还有,藻类细胞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通过这一过程的实现,能够更好地防治污水。这种治理污水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在投资方面,不需要太多的资金,维护的费用也是非常低的,在最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因为成本低,所以许多的农村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3.2蚯蚓生态滤池系统。蚯蚓生态滤池,主要是利用蚯蚓的一些特性,那就是能够疏松土壤,使其土壤能够透水,蚯蚓作为微生物还能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主要依靠蚯蚓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在某些方面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完善。通过这种模式对原来的模式不断地进行改善,使其在能量的消耗上是极低的,在效果上是比较明显的,能够更大程度地实现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在环保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绿色的技术。
在上面的2个处理系统中,这些处理系统都具有自己本身的优势,所以,在生活污水的治理上,可以使用这几个系统,在最近的几年里,我国对生活污水的研究也不断重视,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第一种湿地系统能够造成堵塞,在这个湿地当中,会有营养物质的不断积累,所以会导致水流的速度减缓,造成堵塞的现象,剩下的两种处理系统,在技术上缺乏成熟性,对此,为了更好地治理污水,一定要与时俱进,对这些系统不断地进行改善和创新。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环境整治的对策
4.1对运营模式创新。我国缺乏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往往委托村级部门进行后期运营管理。一方面,由于缺乏基本的污水处理知识和运维能力,他们无法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后期资金不足、环保意识淡薄,村级部门对污水处理设施并不重视,已建设施很可能没有投入运行。具有环保工程运营资质的专业团队表现出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个专业的运营人员可同时管理多个或多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并能实现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大大减少了政府资金投入的浪费,随着政府的政策引导,更多专业运营团队和社会资本加入到农村污水处理行动中。
4.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投入力度和合理使用资金是农村区域环境治理工作重要手段。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环境治理基金,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使用到位,确保治理成效;政府作为资金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并且,要加大人员和物资投入,为农村地区环境治理提供保障;政府还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对污染状况进行调研,针对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加大技术支持,找到有效治理的好方法、好对策。
4.3落实管理主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明确各乡镇(村)是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主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做好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不断提高设施运行效率,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设施运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培训,提高管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4.4提高村民们的保护意识。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不缺水的社会,但是大多数的人存在这样的心理,那就是水可以无限用,怎么用都不会耗尽,正是由于这样错误的思想观念,使得人们缺乏危机意识,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宣传,使村民们都具有保护水珍惜水的意识,对于节水的知识要向村民进行普及,在保护水资源上,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让村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结束语
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还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群众环保意识,调动群众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从源头上减少污水量。同时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贾小宁,何小娟,韩凯旋,VanhneexongSAYKHAM.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44(09):22-26.
[2]李先宁,吕锡武,孔海南,罗兴章,李向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J].中国水利,2019(17):19-22.
[3]洪刚,郝彤遥,岳琳,李玉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展[J].煤炭与化工,2019,42(09):153-156.
[4]钟玉秀,王亦宁.我国农村生活排水和污水处理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9(01):35-37.
[5]吕锡武.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组合治理技术[J].给水排水,2019,5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