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通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建设速度也日益加快,这也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含义,并分别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高层建筑砌体结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等方面对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此优化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技术,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架构;工艺技术
一、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类型
1.1现浇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施工效率高、施工操作简单,应用优势非常明显,在实际应用中,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整体稳定性,受到广大设计人员的青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相关施工要求,合理组织施工计划,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良好使用性能。
1.2筒体结构
简体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主要用于承受整个建筑项目的竖向承重,施工过程中主要进行现浇施工技术,然后优化模板施工技术,提高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3现浇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现浇施工方法,由于框架剪力墙施工工程量比较多,要通过优化现浇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对于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采用钢模板、滑模等模板技术,改善框架剪力墙结构,加强板、梁等结构施工控制,保障施工质量。
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特点
2.1工程量大、工期长
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高度一般在30m以上,往往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而且其工程量也不是以前的建筑所能比拟,所以需要更长的工期。此外季节的变化也影响极大,例如冬季、雨季、夏季期间恶劣自然天气带来的施工困难,都会增加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难度,使正常的作业流程增加了不确定性,对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施工单位或建筑企业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季节合理安排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时间和施工工艺,确保高质量工程的建成。
2.2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复杂
在现在的高层建筑中,其不仅建设体积更大,其要求也更高,所设计的工艺技术也更多,且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属于现代化建筑的工程建设,应用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都较为现代化,因此,对这部分施工要点的要求与传统建筑有着诸多不同。在当前的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建造的技术尤为复杂,其中对其测量放线、设计高层模板,并建立相应的建设体系,这些都是目前较为重要的关键技术。
2.3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多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施工工艺比较多,其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较复杂,在协作部门涉及较多的环境下,必须对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好每一项施工工艺在主体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三、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3.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要想有效保障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首要前提是做好测量工作,它主要是指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地部分加以重点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作为后期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在测量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时主要测量垂直度、标高线、轴线等。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在测量轴线时,需在零层板完工后,将其引测到建筑物中,根据施工前所布设的250px×250px钢板网基准点,在每一个流水段内设置2到3个内控基准点并埋设在轴线1m外,然后利用钢针划十字线,校准钢板基准点控制网精度;(2)至于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测量,可在施工完成后,分别在外墙两侧30cm处标记一条垂直线,以此作为上层墙体支模板控制线,确保墙角与下一层墙角能够在同一垂直线上,待主体结构处于10层之上时,可适当应用经纬仪观测实际仰角,确保高层建筑施工处在同一垂直线上,提升其施工质量;(3)高层建筑标高线的测量,是在拆模之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控制线设置在剪力墙基础面上,在暗柱裸露钢筋处可设立标高点,以供后期实际测量时利用,并利用水准仪提高标高线测量的精准度。
3.2高层建筑砌体结构
在高层建筑砌体结构中主要应用的是维护防裂缝技术。它需要在砌筑时在双面进行挂线处理,按照清水墙的相关要求进行作业。在砌筑初期,首先,应将需要砌筑的部位进行清洗,并在墙身放置中心线、边线,同时用水将其浇湿;其次,用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找平,根据设计图纸上门窗对应尺寸的位置进行放线;最后,在墙体转角地方设立皮数杆,在皮数杆间拉准线,依照准线进行砌筑。具体砌筑方法如下:砌筑一般采用铺浆砌筑法,在墙体和框架柱连接处设置8mm到12mm宽度的墙体水平灰缝与竖向灰缝,一般以10mm为最佳宽度。同时需要确保砂浆饱和度≥80%。在进行竖向灰缝砌筑时可采用加浆或挤浆法,避免出现透缝现象。另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应预留出埋设管道、宽度>30cm安放过梁的洞口位置,确保后期施工不受到影响。
3.3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以某高层建筑为例,在设置混凝土剪力墙时,使用的钢管保护层厚度应>100mm,而且对于管间混凝土的配箍特征值应>0.2。为了增加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抗震能力,在无地下室情况下,应在混凝土柱中设置直径≥19mm的栓钉,并确保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水平分布筋率≥0.35%,其筒体底部加强部位的边缘构件沿着墙肢长度应为墙肢界面高度的1/4,从而增加混凝土施工的稳定性。
3.4钢筋工程技术
在实施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时,应做好以下三个工作:(1)采购,严格审查钢筋的出厂证明、合格证书等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单位的标准才能进行采购;(2)加工,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将其制作成可用于实际施工的成品,并利用支座下铁、跨中上铁的方式连接;(3)安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完成钢筋安装工作,并按照钢筋长度、间距等实际要求来设计钢筋,通过编号的方式正确固定钢筋材料。
四、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不仅是影响施工的质量与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的主要对象。只有把施工的技术控制好,才可以有效保障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作为施工的单位:第一,要全面且严格地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配件的性能与质量对施工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作为施工单位,就是要把材料对于施工的质量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由于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所用到的材料在建筑里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必须保证材料的型号与规格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第二,在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要进行测量技术的控制。因为测量工程可以给后续施工的过程提供数据上的参考与依据,所以一定要确保测量精度。对主体结构进行放线测量时,需要设计与使用控制网,这一操作会涉及庞大数据的信息。保证这些信息的可靠真实性,才能保障主体结构施工的水平;第三,转换层的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控制。对转换层进行施工主要是想提高高层建筑自身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结构的施工有序地进行。
总束结:
综上所述,要全面提升高层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加强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科学选择与有效应用直接决定着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要结合实际施工项目的特点,选择最佳施工技术,并且加强对施工队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重视施工管理方案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保障预期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扩.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2(02):163.
[2]游仕忠.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402(04):197-198.
[3]王喜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9):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