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生态环境局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摘要: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水环境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对于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转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规模、日常运行维护、配套管网建设、运行经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乡村经济;解决对策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分析
由于农村村庄不是统一规划建设,分布范围广、随机性强,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分布面广且分散,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工艺主要为微动力或者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一体化设施”“厌氧+曝气+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等,单个工程处理能力一般为 50~200 t/d,少数处理能力甚至小于 20 t/d。虽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在部分地区实施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果,由于未能有效解决污水源分散、面广等问题,且受处理技术、处理成本、运行维护水平等影响,收集和处理效果都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
1.1处理工艺不合理
为方便管理很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选用无动力的“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该工艺虽然具有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但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气温降低会影响人工湿地正常运行。低温对有机物和氨氮、总磷的去除影响比较明显,特别是对氨氮、总磷的去除[3],因此该工艺不适用海拔比较高、冬季温度较低的区域。
1.2设计规模与实际污水量不匹配
“一体化设施”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常用的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输安装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运行和管理人员少、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并且稳定等特点。但“一体化设施”处理能力一般较小,抗冲击能力较差,农村居民集中区修建的“一体化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一般都小于100t/d,瞬时处理能力不足。如果采用“一体化设施”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没有单独建设污水调节池,在排水高峰期无法满足瞬时污水处理要求,从而导致部分服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外环境,污染地表水体。
1.3少数运行维护人员素质较差,无法满足日常运行维护要求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处理能力普遍较小,运行费用有限,为节约运行成本,各运行单位主要就近聘请附近农民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行维护管理。聘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聘请人员责任心不强。虽然运行单位在上岗前会对所有聘请人员进行系统岗前培训,日常工作中也会进行岗位指导,但少数运行维护人员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只知道定时定量加药,开进水、出水泵,不知道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征调整处理单元处理时间,造成用水高峰期外排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用水低峰期药品能源浪费。仪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也无法进行有效判断和维护,无法满足污水处理工程日常运行维护需要。
1.4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善
农村村庄缺乏规划,污水分布较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同时经济力量较为薄弱,管网建设全部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而管网建设资金在整个污水治理工程中一般要占到70%以上,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重视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而轻视管线、管网的建设现象。此现象造成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配套管网建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污水接入率低,管网质量差,漏损严重,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1.5运行经费不足
不少农村在政府主导下投资兴建了污水处理工程,但在后续的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污水处理工程缺乏必要的运行维护人员,甚至无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管理,污水处理工程从建设起就处于荒废状态。
2.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
2.1创新政府管理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处理工艺、服务人口等特性,适当增加污水处理费用补贴。要求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管理单位适当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待遇,招聘运行维护人员时,要对应聘人员学历、年龄、责任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加大对运行维护人员上岗前的技术培训,日常运行管理中加强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根据污水处理工程运行效果对具体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奖励和处罚,调动运行维护人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污水处理设施所在乡镇也应建立健全村级环境管理机构,污水处理设施所在村环境管理机构应参与污水处理工程日常监督管理。
2.2根据服务范围气候和污水特性,改进现有处理工艺和能力
针对采取“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可以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季进行排水处理效果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技术改造。根据服务范围污水特性设计好污水处理工艺,只有严格、科学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有效避免技术改造的盲目性。针对抗冲击性较差的“一体化设施”处理工艺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可以追加资金投入,修建具有抗冲击、调节水质作用的调节池,并且适当扩大现有“一体化设施”瞬时处理能力,以保证污水处理工程外排废水稳定达标。
2.3多元化筹集资金,尽快完善管网建设
农村村庄缺乏统一规划,污水分布较分散,因此污水管网建设难度大、管线长、投资大。如果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配套管网建设。可以考虑采取市场化运作,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等),根据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运行情况给予政策奖励或财政补助,鼓励和引导将各种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的建设。
2.4统筹安排现有财政资金,保证所有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
政府财政在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资金投入的同时,应统筹资金的使用。规划新的污水处理工程时,统筹考虑村社居民集中区建设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情况,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荒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应进行科学考察论证,根据考察论证结果决定是否投入资金进行改造,让其重新发挥应有作用。
结束语
总之,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存在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不合理、设计规模与实际污水量不匹配、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后期建设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气候、水质、水温、服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能力。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加强对运行单位及运行维护人员的管理,适当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待遇,以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编制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R].2012.
[2]柴喜林.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优选之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06-110.
[3]徐志荣,叶红玉,卓明,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4):473-477.
[4]朱美虹,刘贵莲.杭州市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建议[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