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根据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胜利油田范围内内90% 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愤怒情绪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章将驾驶员情绪和交通安全作为研究对象,从驾驶员“路怒症”的概念、表现及产生原因入手,给出预防驾驶员 “路怒症”产生、保障交通安全的建议,营造更为健康的驾驶环境。
关键词:驾驶员;情绪;“路怒症”;交通安全
1 前言
随着胜利油田范围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越发拥堵,使城市交通状况更加复杂,在驾驶过程中遇到强行变道、加塞、拥堵等情况下,驾驶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同时,汽车内环境封闭,空间窄小,空气不畅,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进而产生带有攻击性和愤怒的行为——“路怒症”。“路怒症”发作者开车时喜欢骂骂咧咧,跟人“任性”较劲,严重者容易引发恶劣后果,造成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安全。
2 驾驶员“路怒症”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路怒症”是指驾车人员在交通阻塞或拥堵的情况下,由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不良情绪,表现出带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医学界把“路怒症” 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表现为驾驶员极易爆发多重怒火,猛烈程度让人大感意外。“路怒症”发作者易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所控制。性格极易着急,遇上前面的车开慢了或行人挡道了就生气上火,经常会以言语威胁别人、动粗,甚至毁损他人财物。这类行为属于“攻击性驾驶”性行为,通过走访了解到,相当数量的车辆驾驶员都有这些症结迹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此类情况,会对正常交通产生不利影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行为产生“路怒症”的驾驶员可能会对其他驾驶员进行怒骂、出口威胁、击打或损坏他人财物等不良行为,这类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需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3 容易引发“路怒症”的原因
只有明确“路怒症”产生的原因,才能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建议意见,保障交通安全。相关研究表明,引发“路怒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3.1 驾驶员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路怒症”是生物学及认知学方面的原因,是患者体内复合胺制造和运作功能失调引起的。车内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使得驾车人烦躁;长时间驾车使得驾驶员的兴奋点降低,情绪低落,难以应对外界刺激。他人违章是产生“路怒”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因他人违章影响自己行车而动怒的占39.8%,并没有影响到自己行车动怒的达到了26.6%。驾驶员个性心理也是“路怒”产生原因之一。部分驾驶员喜好攀比,看到别人开着豪车会不服气、无法忍受不如自己的车超越自己,攀比心理形成的心理落差和追求面子成了“路怒症”的导火索。
3.2 交通路况的因素
道路基础设施缺陷是诱发“路怒症”的直接因素。一是路面不平整,颠簸的路面会引发驾驶员及乘车人的抱怨情绪。二是道路设置的不合理,如连续下坡路努力控制情绪引爆点。时常拥堵等。交通秩序是诱发“路怒症”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堵车导致的“路怒”比例高达48%,是“路怒症”的首要因素。由于路网承载力的限制及部分驾驶人员技术不过硬、开车素质不高、甚至不良驾驶行为会造成或加剧车辆拥堵,引发“路怒症”。此外,混乱的交通秩序也会引发“路怒症”。
3.3 交通法制和道路监管因素
交通法制不健全或不能完全转化为法制效力、违反交通规则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矫治、对破坏交通秩序的驾驶员惩罚力度不够都会使“路怒”行为无法得到根治。缺少严格的执法、惩罚力度的不足使规则难以被遵守,无法成为有力约束的利器,使部分驾驶员知法犯法。法律框架不完善、道路监管不全面使得“路怒”的不规范行为难以得到遏制,管制力度的不足使得“路怒”行为得以滋长。
4 预防“路怒症”的几点建议
4.1 驾驶员提高文明素养
提高行车素养“路怒症”的产生和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悉悉相关,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是预防“路怒症”的关键。
强化守法意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表现为技术娴熟,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法规意识、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汽车驾驶员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汽车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增强遵纪守法、安全行车、文明行车自觉性。
强化身心健康:驾驶员平时除了注重加强心理学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外,在日常行车中要经常警醒自己,哪些言行举止容易引发自身“路怒症”,通过有意识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自我化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平时经常检查自身健康情况,出现情绪失控、失眠、焦虑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注重体能锻练,生活有节奏、有条理,饮食有规律,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测试,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有效预防“路怒症”的产生。
强化文明驾驶:一是养成文明行车习惯。多数“路怒症”是由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而产生,因此,要从自身做起,在行车时秉持“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减少按喇叭、打闪灯、强行切道等不良行为,规范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驾驶习惯。二是营造轻松驾驶氛围。出车前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降低出行压迫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在驾驶时可播放广播、听音乐或嚼口香糖等方式来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4.2 交通规划部门合理规划道路、改善路面行车环境
优化通行环境 基于道路交通环境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道路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出行环境。首先,在道路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尽量提高道路的宽度,避免车道过窄,对驾驶员造成压迫,使其产生被侵犯的感觉,减少“路怒症”概率。其次,由于交通出行是驾驶员为达成某个目的的行为表现,会使驾驶员消耗一定的时间、资金或精力,影响驾驶员的情绪。如果在道路两侧设置温馨的安全行车警示牌、别致的路灯或美观的植物,有利于驾驶员将消耗性出行行为转变为收益性行为,缓解驾驶员不良情绪产生,起到防止“路怒症”发生的作用。最后,要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改善交通面貌,也是有效防止“路怒症”产生的重要举措。
4.3 加强日常培训,提高驾驶水平,做好出行前情绪调试等准备
一是结合日常工作任务加强训练,培养锻炼不怕困难、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毅力。二是加强心理行为训练.通过挑战极限激发潜能,磨炼驾驶员意志力,增强战胜困难的综合心理素质,做到安全驾驶、稳健行车。努力控制情绪引爆点。
执行任务前,驾驶员要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行为干预,消除因短期的不健康心理造成的事故隐患,防止带情绪上路。要根据个人习惯,出车前调节好驾驶座椅角度和驾驶室温度。保持驾驶室干净整洁,行驶中要适时开窗通风,长途驾驶时要搞好饮食饮水保障。执行每一趟任务前,要根据道路交通条件和拥堵时段、路段特点科学确定出发时机,预留一定的机动时间。要注意途中休息,严禁疲劳驾驶,防止因身体疲劳等因素导致情绪暴躁,引发“路怒症”等不良情况。
5 结论
汽车是我们方便出行的工具,而不是发怒斗气的载体;城市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方向,而不是我们随意践踏的自由。“路怒”更是“人怒”,“路怒症”的危害随着我国行驶车辆的增多而不断加深,为保障行人的安全出行及道路交通的畅通,必须多管齐下,从加强驾驶员个人身心健康,提高行车素质;道路监管部门可优化道路环境,改善行车环境;加强日常培训,做好出行前准备等多方面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避免产生“路怒症”,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益烨,许云鹏,龚鹏飞.浅析“路怒症”的危害、产生原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
[2]张廷军.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0).
[3]雷耀.“路怒症”,症结在哪里[N].中国社会报,2007-11-16
作者简介:李红波,男,1991年3月参加工作,汽车驾驶员技师,目前从事油田基层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