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吴秀美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吴秀美
[导读] 素质教育是我们已经倡导多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美术是素质教育内容中重要课程体系,做好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学生成长最为基础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做好美术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美术中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做法,也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采取的有利举措,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吴秀美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民路小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们已经倡导多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美术是素质教育内容中重要课程体系,做好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学生成长最为基础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做好美术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美术中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做法,也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采取的有利举措,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18-01

        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论述。
        一、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价值所在
        小学美术由于其课程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让学生自然地参与到每一个美术教学环节中,这既是对美术教学提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一个基础阶段,很多能力需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动手培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一生的成长,而且小学阶段学生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潜力,为学生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显示,动手能力培养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促进智力开发、促进心理健康,可以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在小学美术中着重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认识
        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实物的认识,决定着培养效果。以上提到的很多老师在小学美术课上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培养比较费时,不想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去看相应的教学,美术知识的传授仍然是学生教学的主流,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不愿投入实际行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其他相应能力难以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通过在职培训、举办各类活动,提高教师培养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对动手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学校可以举办六一书画展、庆国庆剪纸展、手工作品展等等,让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就融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最终拿出较好的作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这样潜移默化提高教师认识,提升动手能力培养的主动性。



        2.优化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要利用艺术的气氛来装饰校园,让学生在这样校园气氛中受到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在装饰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自己动手形成的美术作品作为装饰一种元素,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将这些元素设置可以更换的内容,在学生作品中定期挑选一些做工优良的作品,进行展示,展示一段时间后进行更换,通过这样的展示行为,提升学生学习信心,进而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其次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室,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校要加大对相关设施的投入,让教师可以带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自主地查阅相关教学资料,提高师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工具素材进行收集,动手能力培养,离不开相应工具的支持有的是常用的美术工具,有的则可能是一些日常用具,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美术素材,让教学的可操作性更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如五年级上册第九课“陶泥世界”,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可以代替泥塑的用品,如橡皮泥、彩泥、面团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找到可以代替泥塑的生活用品,带到课堂后根据课程需要,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豆子、纽扣等物品,作为课堂制作泥塑作品的辅助材料,这样的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有效的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思维发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每节美术课程都要给学生一个动手实操的主题,而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实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原先的美术课堂上很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点的,经常性的把动手实操环节给忽略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时间是保证培养效果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实操,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要挖掘课本中实操内容,课本内容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安排和挑选的,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挖掘每一个课中能进行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必要时,可以培养动手能力的需要,延伸教学内容,提高培养的效果。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舞台布景》,这一课本身就蕴含很多需要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述,让学生明白舞台布景相关知识,然后给学生预留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设计一个舞台布景草图,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草图,回家寻找相应的材料将草图内容制作为实物,在下一堂美术课程中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得以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喜怒哀乐》这节课的讲解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表情,来融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五官进行课程内容的延伸,提升培养效果。总之,美术课本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内容,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形的,教师要善于挖掘课例中相关内容,最大限度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促进自己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优化,教师要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来指导教学实践,达到相应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在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提高目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这样学生相应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她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要通过提高自身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认识、优化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等手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J].戏剧之家,2020(07):162.
[2]李鹤.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04):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