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王建军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的重视起该学科的课堂教学,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的梳理和解决制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瓶颈环节,有效的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助力学生在课堂进行更高质量的学习。本文将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谈论。

王建军   山西省朔州市第五中学校)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的重视起该学科的课堂教学,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的梳理和解决制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瓶颈环节,有效的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助力学生在课堂进行更高质量的学习。本文将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谈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07-01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特殊的阶段,因为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都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要趁着学生的可塑性还在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各样并且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增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让这些外在附加上去的思想意识真正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国家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我们越来越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那种平日只会盲目地搞题海战术的学生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学习的榜样了,只有那些敢学习、会学习的学生才是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的。有位学者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新的世纪,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掌握住了多少知识、习得了多少能力。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采取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要我学”,这种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被迫性,学生往往感觉到很压抑,造成一些逆反心理的出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现阶段初中生还是有着一定的好奇心以及参与感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模式以及观念,要为初中生提供更多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让初中生享受到生动的氛围,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获得更多收获。道德与法治课本身是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只是过去很多的教师并未注意到道德与法治课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建立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素材,为初中生创设教学情景,从而让初中生处于情境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加理想。



        三、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媒体教学日益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应该带入一些电教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具体优化、教学情境的及时构建。变抽象内容具体化、理论知识形象化,以网络教学模式支持有效课堂教学,可以弥补学生学习资料不足,视野范围较窄等弊端,将一些新颖的材料带入学生的脑海,要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好得多。例如,在讲授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今年两会召开时的空前场景,播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选举国家领导人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等等例子,然后设计相应的问题:“人大代表是谁选出来的?选举的方式有哪些?可以行使哪些职权?政协委员又是怎样产生的,具有哪些职责?”学生通过获取的直观信息轻松的回答了问题。他们不仅直观认识到了今年召开的两会,还能在这些材料中获取很多时事政治知识。利用网络媒体,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优化了教学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能力
        通过教学,教师个人习惯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习初期的许多习惯和意识都会受教师的影响,所以学生能力的养成往往和教师个人素质能力相关。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教师应当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觉悟,能够以更深层的剖析角度去看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有清楚的定义,思考以怎么样的教学手段去解释某一种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初中的学生难以在这个科目上有深层次的认知,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要根据知识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理解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平台。由于课程与实际的结合,教师也需要关注时事热点,针对当下的发展特点和社会通病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良习惯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五、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学评价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看重结果,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对学生健康发展很不利。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应全面、客观,把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既要考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评价。要采取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力求通过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让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好时期,通过德育的培养,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公德,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养成一生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粟本翠.活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09.
[2]李永成.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J].学周刊,2020(14):73-74.
[3]王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推进的几点尝试[J].才智,2020(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