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李志武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李志武
[导读] 初中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李志武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中学
【摘要】初中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05-0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重新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对于当代初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利用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与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内容的结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去重新认知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在道德与法治社会中,学生掌握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积极挖掘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标准,用生活化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此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特殊阶段的成长特征,同时清楚地意识到初中学生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或者容易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误入歧途。还有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社会不法分子伤害,甚至有学生在社会上结交到一些不良的朋友。针对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和交友特征,笔者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和相互探讨,具体如下。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迷路的叔叔,他找你问路,并且要求你带路,你会怎么办? 生1:我会给他指路,但是不会给他带路。 生2:我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我会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家的方向走。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思考,并且与同桌之间展开相互的交流,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而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是非判断,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我们属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弱,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这一问题[1]。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围绕“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这一问题展开自主讨论,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了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 利用生活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利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教育灵感。借助生活资源去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是一门教学技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课本知识,了解课本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智慧。
        例如,在讲解“中学序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如“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相比有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简单。有的学生会说科目有所增多,学习难度加大,作业量也比小学大。老师的讲课速度比较快,学校内的图书资源更加丰富。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课堂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有意思。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你最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如果你能够得到一个礼物盒子,盒子里装什么样的礼物,最让你欣喜?这样的礼物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有学生说,希望自己的盒子里装着能让自己写一手好字的神奇物品,能写一手好字,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正视初中生活的变化,也能够让学生通过选择礼物,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学生想要得到什么,教师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通过努力自主达到目标。借助生活化的资源,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当前的学习与生活状态,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监督[2]。
        三、利用生活化情境,有效辅助课堂教学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基于教学思想及观念的革新,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被逐渐重视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提问、探讨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要创立一套提问、回答及讲解的教学情境,以达到师生双向互动的目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仅仅是打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很多都取材于生活,教材整体编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的启示。由此可见,创设生动形象、切合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排练,课堂上进行情景演绎,在演绎中,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能够很好地学习所授知识。通过对所学内容进行生动的演绎,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不容易遗忘,还可以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的寓意。可以帮助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生活化,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相关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和学生实际思想和生活结合起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好做人的同时,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