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下开展线上教学+跨学科小学家庭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白苗苗
[导读]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线教师们体验了线上教学“新挑战”,为了确保学生居家学习质量有所保障,本文以“跨学科小学家庭项目式学习”为例,开展了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学习策略探究,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实施具体过程,旨在成为线上教学项目式探究学习的参考模型。

白苗苗   青岛海信学校
【摘要】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线教师们体验了线上教学“新挑战”,为了确保学生居家学习质量有所保障,本文以“跨学科小学家庭项目式学习”为例,开展了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学习策略探究,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实施具体过程,旨在成为线上教学项目式探究学习的参考模型。
【关键词】线上教学  跨学科  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29-01

        突发的疫情让一线教师们体验了线上教学“新挑战”,如何让学生在线上“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则需要广大教师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知识能力储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实现育人的目标。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任务驱动,将学习内容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开展知识学习、拓展学习、合作探究与作品创作,从而获得较全面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提升[1] 。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设计生动有趣,参与性强的居家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四年级课程中“我们一起发豆芽”和“探究死海不‘死’的秘密”两节项目式学习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线上项目式学习策略和方案
        线上的项目式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无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要充分掌握学情现况,课中按照学生特点设置分层自主学习内容,课后及时跟进“一对一”解疑答惑,以便线上项目式学习有效的落实于居家教学之中。
笔者作为小学科学和海洋教育教师,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将语文、数学、劳动教育等学科结合,根据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开展了多种主题的家庭项目式学习,其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学习主题→设计整体实施规划→具体实施过程分解→总结反思。
        二、线上项目式学习的案例分析
        1. 线上项目式学习主题确定及整体实施规划
        跨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式学习案例“我们一起动手发豆芽”和“死海不死的秘密”进行介绍与分析。
        1.1线上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确定
        以《我们一起发豆芽》为例,以科学知识为主,融合了数学、美术、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在《探究死海不“死”的秘密》项目式学习中以海洋知识为主,融合了语文、科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旨在引导学生独自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升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素养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2.线上项目式学习具体实施过程分解
        2.1科学项目式学习案例“我们一起动手发豆芽”
        “我们一起动手发豆芽”项目是以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绿色开花植株的种子在萌发时需要哪些条件?我们以黄豆(绿豆)为例进行种子萌发,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能成功?”为驱动型问题,从贴近生活实际出发,旨在引导学生从中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以及意义,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能力。该主题的探究活动有“绿色开花植物器官组成”、“种子的萌发(条件+过程)”、“动手记录豆芽萌发过程,算种子萌发率”和 “计算:分别制售10kg黄豆芽、绿豆芽,除去成本,大约各能盈利多少?”四部分,学生需要搜集种子萌发的条件,思考萌发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自己动手萌发时可以采用家中哪些工具进行辅助和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还可以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        .2海洋教育项目式学习案例“死海不死的秘密”
        “死海不死的秘密”是基于青岛版四年级海洋教育第6课《海水制盐》的学科,同时整合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第4课《水变咸了》和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神秘的死海》的学科知识形成的一个跨学科项目。该项目以阅读《神秘的死海》文章后,利用课堂语文所学的技能找到死海的特点分别有哪些?如何来验证死海不“死”的原因为驱动型问题,结合学生课上所学知识,以实验验证的方式开展对死海的研究性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死海真正“不死”(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入手)进行探究,旨在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从提取关键信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的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探究,提高学生运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3线上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评价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打破学科的逻辑结构而以项目来组织课程的课程形式,本质就是要解放学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的深度,与常规课堂教学和书面假期作业实施方式相比,更利于学生认知的自我建构、合作意识的渐成和创新能力的激发[2] 。由于孩子居家学习,无法进行实地小组活动探究,因此教师利用网络,将学生分为5人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调动组员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探究心得,教师再将各组学习情况在班级学习群中汇总点评,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内容。
        三、线上项目式学习的总结和反思
        整个线上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资料搜集、信息加工、迁移应用、实验验证、总结反思等学习方式作为项目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激发他们自己主动学习的欲望,形成内在的驱动力,逐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包含着科学知识,从而全面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学生掌握知识的成都各不相同,由原来在传统课堂中带领的学习向自己独立动手探究时会产生困惑和茫然,学生在家只能通过电子产品与教师互动,而教师在监督学生学习和与学生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都需要在以后开展居家式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思考的,只有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自主探究的课堂,才能真正的在以后的学习模式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深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兰, 苏瑞,张思琪.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科课程项目式学习研究[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3)
[2]苏晓虎.项目式假期作业的开发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 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