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娟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第一中学 445300
【摘要】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从实验入手,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是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我们必须狠抓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强化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优化策略 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61-02
高中物理难学已是一个由来己久的问题, 究其原因是没有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结果, 过去的物理教学过程, 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英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借助做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因此,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科素养为目标,如何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师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优化教学目标,把握物理实验教学方向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 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 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素体培养, 又要有能力培养, 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 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 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 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 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气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假且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 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 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 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 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优化教学内容,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的针对性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但不是模型, 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 “塞”给学生, 要求教师要把握教材、使用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一部分, 内容抽象, 平淡无味, 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 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有关情况, 指明发展核电以后以适应观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核电建设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授课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与学科素养
1.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观察与思考”,这是探索时的第一感性材料。因为探索未知事物这件事对于人类高级探究反射来说,可以在心理需要上展现出来,况且兴趣与情感是包含了丰富的思维,也就是说这是思维探索的动机。所以,感性材料越多,那么相应的兴趣就会变大。
2.培养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
3.培养学生强化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把探究的实验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究的方案;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来构思探究的计划;学会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查询相关资料;学会在相互交流中完善探究计划。
4.培养学生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的分析。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深入实验过程和误差分析,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避免进行刻板的技能训练。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学会实验误差分析,只动脑不动手或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
5.培养学生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评估。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让学生提出并比较不同的解释。在学生公开的交流和表达中,会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发现等,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方式与习惯等情况。在尽可能满足学生意愿基础上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划分为一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小组划分,这样有利于确保每个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施,又要积极想方设法利用简易设备开发新的实验资源,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是灵活运用实验设备,改进教材实验。要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物理实验,特别是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器材,来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或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适合本学校的实验条件。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二是自己制作简易器材,丰富实验内容。对于许多高中学校,由于学校实验经费的不足,或是实验仪器的缺少,许多实验不能很好完成。对此,教师可发动学生一起动手,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这样既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又能节省实验仪器和器材经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实验,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许多资源都可以作为实验的器材或者稍加改造就能进行物理实验。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实验验证规律,突破重难点。物理规律的获得还需要实验的验证,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对物理实验进行操作,实质上就是对物理规律的验证过程。而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整合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为此,实验对突破教学重难点,验证物理规律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研究物体的运动,难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规律探究。如果单纯的靠理论的讲解来让学生背诵、记忆,学生不但感觉到枯燥、乏味,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也无法获得直观的理解。为此,教师以“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等”实验器材来带领学生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通过打点定时器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再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后由纸带来求物体运动加速度不难看出,物理实验不但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验证,还能让教学的重难点得到突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就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实验教学对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总的来讲,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比较难以理解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设创.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97~98.
[2]褚靖瑜.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67,77.
[3]杨学云.普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J].物理教学,2017(18).
[4]展玥.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