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刘坤亮
[导读]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也不断深入,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就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古诗词教学就是一大难点。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深入浅出,在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上再加以文化底蕴与内涵的讲解。古诗词言简意赅,是语言精髓的浓缩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相当关

刘坤亮   广西岑溪市南渡镇义新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也不断深入,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就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古诗词教学就是一大难点。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深入浅出,在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上再加以文化底蕴与内涵的讲解。古诗词言简意赅,是语言精髓的浓缩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相当关键。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60-01

        1 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内涵及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能够通过理解记忆实现对古诗词的背诵。但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从而无法理解到古诗词的深刻魅力,就导致他们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背诵古诗词。这样的方法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越发地死记硬背就更加不能爱上古诗词学习。并且经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古诗词不是在一个欣赏的角度知识单纯死记硬背通过考试而已。
        2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比较偏重对现代文的教学,而对于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他们把教学重心放在现代文教学上,而对于古诗词教学,由于自身专业素质不够,知识做一些层次比较浅的字面讲解,对于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与文化意境没有良好的讲解。也有的教师也是因为专业素质不高而无法正确教授古诗词的深层内涵,破坏了古诗词的文化意境,影响了学生的理解。
        3 教师教学方法不够高效
        古诗词作为特殊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时必须要采用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大部分的教师大多只偏重对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导入,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突兀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自然就无法好好地理解深层含义了。
        4 单一的为考试而学
        虽然小学升初中己经取消了考试,但是有的老师还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教学时,仍然偏重于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而忽略学生诗意的感受。教师的“教”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一面,一味强调学生学习古诗词机械记忆的能力。


课堂上、放学后,往往要求学生能以一一背出或默写出正确的诗词字形。教师的“教”并不以塑造出“感性的人”为目的,甚至现在有的语文老师也在生活和喧闹中,忘记了诗歌是什么。尽管有的老师也朗诵古诗词,但那些诗词对他们而言只是课文,或许他们自己都没弄明白要讲授诗词的意蕴和情感。
        5 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积累,轻感性体验
        目前我国的古诗词教学还停留在满足应试教学的需要阶段,这样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偏差,影响整个小学古诗词的教学。 (1)在教学中注意诗词的背诵默写,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目前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提高诗词语感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整个教学的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缺少参与的积极性,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兴趣。 (2)在教学中对内容的讲解详细,缺少对诗词意境的讲解。每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意境。一种心情、一种感悟、一种情怀或是一种美好的图画。试想,当我们刻意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现代汉语译出“一会儿抬头看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时,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中那份淡雅而动人心弦的境界岂不荡然无存?读来味同嚼蜡,还有何美感可言呢? 诗词的学习不只是内容上,还要注重对诗词的感悟。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对诗词鉴赏和审美的方法。
        6 教师引导过多,且主观倾向性明显
        在诗词教学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心中有答案,但学生的回答同其理解或答案不符,于是教师就开始千方百计的引导、渗透自己的思想,试图将学生引到标准答案上。教师本应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果教师却成了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其实,诗词是凝聚着作者个性魅力的作品,学生的理解也大可见仁见智,为什么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一定要引导分析出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学“高处不胜寒”就一定要讲出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作者遭遇的影射?没有了自由理解的权利,诗词理解对学生而一言,只能是死背答案,学生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在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优秀的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我们广大的教师要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正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叶水娣.教师,2016(34).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做法[J].邓银香.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