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林王玲
[导读] 幼儿音乐教育,广义的说是指对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这一年龄儿童进行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幼儿音乐教学的特点,本文从音乐的选材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出发,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为目的,以审美这一核心来选择教材、制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活动。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愉悦感官、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以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林王玲   平阳县机关幼儿园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广义的说是指对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这一年龄儿童进行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幼儿音乐教学的特点,本文从音乐的选材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出发,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为目的,以审美这一核心来选择教材、制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活动。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愉悦感官、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以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   审美能力     感知   感受
        音乐欣赏,一般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唱歌、音乐游戏、舞蹈等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有音乐欣赏的因素。音乐欣赏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因为音乐欣赏在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在培养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音乐的记忆能力,在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等各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包括:音乐作品和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因此,在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的材料时,也要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有声乐曲、器乐曲之分,同时又有体裁、题材、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上的不同。为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选择音乐作品时,除考虑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和接受水平,更需要考虑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广泛性和教育性。
        如果选择的材料是歌曲,需要着重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应该是能为幼儿所熟悉、喜爱和愿意接受的,思想感情要能够唤起幼儿的兴趣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本着这个原则我们为小班幼儿选择的欣赏教材曲目有《打电话》《小人书不要哭》,这两首歌曲的内容生动,有情节,有角色,艺术形象特点鲜明,歌曲反映的生活是小班儿童能够理解的,情感是他们能够体验感受的。中班幼儿选择的曲目有叙事歌曲《小东送表》《表情歌》。大班的幼儿可选择《白杨树》 、《摇篮曲》、《小海军》、《小树叶》等。这些歌曲是由歌词和旋律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幼儿借助歌词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歌曲使用人声演唱,幼儿听起来会感到特别亲切。
        如果选择的材料是器乐曲,除了一般选择音乐的条件外,需着重考虑的应是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的。给小班幼儿选择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作品描写或表现的内容应是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如钢琴小曲《小鸟的歌》是描写小鸟的叫声和歌唱声;另一首钢琴小曲《娃娃》,描写娃娃睡觉、醒来和跳舞的情景,这些都是小班幼儿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中班的幼儿可选择木管五重奏民间乐曲《小放牛》、管弦乐童话故事音乐《骄傲的小鸭子》以及体裁形式、风格特点不同的进行曲、舞曲、摇篮曲。

而大班幼儿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可以适当增大器乐曲的比例,但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曲目不仅为幼儿所喜爱,也更能使幼儿对作品产生兴趣,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当然,在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教材时,还需注意从总体上考虑入选教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在内容方面,应广泛包含反应社会、自然以及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在表演形式方面,应广泛包含各种形式的歌曲和各种不同的器乐曲;在材料来源方面,应广泛包含中外的优秀创作作品和优秀的民间音乐。
        (二)辅助材料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使用辅助材料,其目的是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以,为幼儿提供配合音乐欣赏作品的辅助材料,是一种自然的、必要的手段。辅助材料的选择一般有动作材料、视觉材料、语言材料3种。
        1.动作材料
        它是指符合音乐的性质,能反映音乐的节奏、旋律、结构、内容和情感的身体动作。在欣赏活动中,选材条件更侧重于反应音乐的性质,所以,一般不宜选择对幼儿来说比较复杂,陌生的动作,而应选择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自然做出的动作。此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应经常让幼儿有机会自己独立的选择动作,独立地对音乐做出反应。如欣赏一首优美的抒情音乐,只需确定幼儿所做动作的性质应是柔软、连贯、绵长的即可。
        2.语言材料
        是指富有音乐表达意境的、形象性的有声文学材料。它可以是故事、散文、谜语、诗歌或儿歌、童谣等。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选择语言辅助材料的首要条件是:从音乐出发,与音乐欣赏的要求相一致。如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所配的故事与诗歌不仅本身内容应具有梦幻的性质,而且讲述和朗诵时也应十分注意保持和渲染这种梦幻的气氛。选择语言辅助材料的其次条件是:语言优美,文学性强,能为幼儿理解与喜爱。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往往只要按音乐欣赏的要求选择划定大致的范围,如欣赏一首优美抒情的音乐,只需确定幼儿语言所描述的形象和描述时所用的语调应是优美的即可。
        3.视觉材料
        视觉材料是指形象具体地反映音乐形象、内容、结构及节奏特点的可视材料。它可以是图片、幻灯、录像或玩具等。它们在线条、构图、造型、色彩、形象等方面必须与音乐的性质等相吻合。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洋娃娃的葬礼》时,所提供的图画色彩应是灰暗的,构图应是凝重的;在欣赏贺绿汀《森吉德玛》音乐的A段时,提供的图片是一幅色彩淡雅、安谧宁静而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图。而进入B段音乐时,展现的则是一幅色彩热烈,画面富有动感而热闹的草原赛马图[3]。
        由此可见,幼儿的音乐想象能力极其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