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刘江丽
[导读]

刘江丽   英吉沙县实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71-01

        在儿童的心中,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神奇的幻想和千百万个疑问,儿童总是潜在着智慧,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大胆质疑,给他们宽容的激励,使儿童的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态中积极进行,使潜在的智慧得到有效开发。探究性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观察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探索活动等不断强化学生独立探寻知识和解决问题。因而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新课标的的体系下,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正被“指导——探究”模式所取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学习。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我及时问学生:“为什么他当时不点一盏灯呢?真的碰扁了吗?”然后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我介绍了鲁迅当时的生活背景,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思考讨论,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理解了四周黑洞洞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印象深刻。然后我继续追问:“鲁迅碰壁后的心态如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表扬与鼓励,即使他们答错了,也不要批评指责,以保护他们得积极性。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大胆放手,学生的思维必然活跃,探究性学习能力会一步步形成和提高。
        二、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获取信息。
        就每一篇课文而言,有许多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都都必须补充阅读相关的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能更快捷,更方便,更有效的查阅到课文相关资料,学生自主查阅的信息更有价。
        《一夜的工作》主要写何其芳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由此产生了对周总理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热爱。教学前,我发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网络与总理有关的资料 ,并有选择的把诗歌、故事、歌曲等保留下来。


这样,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不仅扮演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角色,而且在自主,宽松的阅读实践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教学时,再有意识的将这些信息贯穿于课堂,就能使学生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共享的快乐,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与升华。
        三、发展个性学习,培养有个性的创造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篇课文,有多种讲法可以出现多种意义。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对某些问题,可以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地提出,会有标新立异的效果,这就是一种个性。例如《揠苗助长》这一课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有它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事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我问学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大部分同学都回答:“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但有个别学生说:“那个人肯动脑筋,敢于实践,但是方法不对,没有成功”。这种回答,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加强阅读,加深对课文内苍的理解。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阅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形成个体素质优势。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逐步体会到,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发扬合作精神,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羊式”尤其是探究式的合作学习更将就着点——小组人数适宜。学生的能力科学搭配,组织得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凸显探究性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时,我在课末设疑,为什么课文要说可怜的小女孩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幸福的新年中去?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探究欲促使了思维火花的碰撞,此时此刻合作探究立即产生。不久各小组代表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从可怜的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来分析。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 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有的小组从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和痛苦来分析小女孩的幸福,有的还联系以前所学过的《小音乐家杨科》来理解这一句话……各种精辟的理解都产生于小组中每位同学的思考,正真实现共同探究学习,共同提高探究能力,做到了优势互补。贴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它根本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在小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注意有效地整合,使其能够一箭双雕。:语文教学在培养探究学习方式上有其独有的学科特点,教师在遵循普遍的教育原则和根据小学生心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定能探索出科学的方法出来,为祖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