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刘风冒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促使我国初中音乐教师发展素质教育,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针对当前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刘风冒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促使我国初中音乐教师发展素质教育,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针对当前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课堂实践;探索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69-01

        近些年来,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使得人们传输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对知识、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向多元化发展。对此,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学互动性,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初中音乐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引起教师以及社会各方的重视。针对这一点,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适当增加欣赏教育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开展合理的欣赏教育,训练学生的美感。同时,音乐教师还可通过对音乐作品旋律与歌词的赏析教学,引导学生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初步理解,必要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场景,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加强音乐赏析效果。
        例如,教学《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时,音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清晰地认知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针对通过音乐教学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策略,音乐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一是播放《听妈妈的话》以及相关度较高的音乐作品,在选择相似音频时,应当先对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方便后期教学。二是组织赏析活动【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旋律进行赏析,用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三是组织赏析强化活动。经历初步赏析之后,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作品相关的图片,使学生观看图片的同时,对音乐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赏析,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强化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认知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适当的音乐赏析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音乐审美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为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知音乐情感,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开展适当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生认知的考察。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理的实践活动,避免过难的音乐赏析内容让学生感到理解吃力。二是赏析活动的选择。了解完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结合实际教材教学内容,组织适当的赏析活动,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赏析活动的作用。



        例如,教学《让世界充满爱》时,教师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一是氛围的营造。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部分歌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较大的时间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对此,音乐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向学生介绍作品相关背景,让学生身临其中,减小学生音乐赏析难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二是背景的诠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述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相关故事,加深学生对音乐意境与情感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避免教学目标发生偏移。三是活动小组的划分。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音乐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赏析活动,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借助艺术教育进行美育
        音乐具有明显的审美性,能够在学生内心根植审美的种子,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艺术细胞,让学生学会艺术地审美,进而发展美、创造美。教师可以尝试通过音乐与舞蹈进行美育。教师通过将旋律优美、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音乐作品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曲调美、意境美;通过灵动活泼的肢体动作展现生命的活力,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回忆》《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总有一天》等发展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与情感。自然界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无论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还是俊秀灵动的江河;无论是花红柳绿,还是草长莺飞;无论是春华秋实,还是燕去燕归;无论是静谧祥和的村庄,还是朝气蓬勃的城市……大自然中充满了灵性、充满了美。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生园,走向广袤美丽的大自然,拥抱美丽。在节假日,教师应鼓励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玩耍嬉戏。学生流连于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鲜艳的花朵、歌唱的鸟儿……受到美丽大自然的感染,从自我做起,自觉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呵护地球母亲,做一个小小的自然使者【2】。笔者呼吁学生父母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做对大自然有害的事情,耳濡目染地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文明榜样,做大自然的友好使者。
        四、改变教师的思维定式
        初中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遵照一定的思维定式去进行音乐教学,所以,一定要改变教师的思维定式,才能够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才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程教学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雪绒花》时,教师要对雪绒花的曲谱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发展背景。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灵活的管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但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要因为表现不佳而歧视他们,也不要因他们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强大的专业能力给予特殊待遇。在互联网背景下,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借助互联网更好地引导学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及时地沟通,课后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地沟通和帮助学生。
        初中音乐教学必须要在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当作重中之重,要在实践中思考和分析,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莎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6(2).
【2】温晓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