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丁熠
[导读] 童谣上有内容浅白、简短明快、容易上口的特点,能够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加上活泼有趣的用语和欢快的韵律,受到小学生的喜爱。同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加强童谣的融入,能够对学生的爱国情感、集体意识进行培养,并对坚毅、感恩品质的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通过童谣特有表现形式和魅力的挖掘,使其能够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价值。本文就童谣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丁熠   四川阿坝州外国语实验小学  四川  马尔康  624000
【摘要】童谣上有内容浅白、简短明快、容易上口的特点,能够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加上活泼有趣的用语和欢快的韵律,受到小学生的喜爱。同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加强童谣的融入,能够对学生的爱国情感、集体意识进行培养,并对坚毅、感恩品质的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通过童谣特有表现形式和魅力的挖掘,使其能够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价值。本文就童谣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童谣;小学德育教学;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94-02

        引言:
        作为儿童喜爱的口头上流行的歌谣,童谣在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德育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通过童谣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育成效明显提升,学生通过学习童谣,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道理,更好地认识自已和世界,从而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情感进行塑造,因此教师需要在德育教学中充分融合童谣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一、童谣德育教育功能分析
        优秀的童谣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童谣作为一种具有美感的文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塑造其开朗乐观的品格,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培养美好情感的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德育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育功能
        童谣通常对儿童生活及对自然进行富有情趣的描绘,具且形象美和画面美,有助于学生发挥自我想像,对表象进行丰富地理解,对世界能够更好地认知。同时在优秀的童谣中,还蕴含着包括情感,包括友情、亲情,以及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等,充分表现了情感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1]。另外童谣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有着独殊的文体美和语言美。因此通过短小直白的童谣,学生无需教师进行太多解说就能理解意思,并通过朗诵去体会童谣所蕴含的美,通过其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美、体验美、享受美,从而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
        (二)规范功能
        童谣对于小学生而言,还具有规范行为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儿童所处的环境与童谣所描述的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规范和约束作用仍然存在。比如关于“背着书包出书堂”的童谣,里面就告诉学生放学后不要在路上玩和跑,还记得仔细看红绿灯,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等,通过童谣可以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对学生的行为予以规范。另外在 “太阳当空照,小鸟喳喳叫”的童谣里,对学生提出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规范性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说唱,一边对童谣里的意思加强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三)指导功能
        优秀的童谣还可以对儿童的行为举止进行有效指导和训练,充分发挥其德育的功能,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儿童对“拿起小牙刷,刷呀刷呀刷”的童谣进行学习时,通过儿童不断学唱,还能起到对儿童刷牙习惯养成的有效指导作用。童谣中包含了“早晚刷两遍”,明确告诉儿童每天刷牙的次数和时间;同时“一上又一下,里外刷干净”则是指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通过这一类具有指导功能的童谣,通过其浅显示的表达、简短的内容,对儿童生活中一些生活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指导,使儿童能够实现自主道德实践,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利用合作表演提高集体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合作表演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在童谣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积组织各种舞蹈、合唱等实践活动,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和呈现,使学生在合作表演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童谣内涵的理解,还能体会相互配合和协作的重要性,使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从而能够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提升[2]。
        如在进行 “小兔子乖乖”的童谣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五人为单位的小组,并分配不同的角色,如兔妈妈、大灰狼、小白兔、小猪、小羊。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有趣的表演中,通过互动和配合,使童谣中的内容能够更直观的呈现,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童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合作,能够确保合作表演的顺利完成和最终成功,使学生能够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有效培养。
        三、童谣在德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编选教材,开发课程
        目前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童谣内容数量较多,内容丰富,这需要教师从学生德育教学出发,对童谣教学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对适宜的童谣进行编选,采取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融入德育教学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童谣的规范、指导、美育、集体意识培养等作用。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对于童谣的选择也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个体需求、认知水平等,针对其存在的差异性,按照高、中、低三个年龄段地适合学生学习的童谣教才进行编制。同时教师应结合相应的德育教学目标,根据童谣所具备的规范、指导及美育功能等进行合理选择;最后还应对童谣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细分,将规范细分为家庭规范、学校规范、社会规范等,而学校规范还可进一步分为活动规范、课堂规范、协作规范以及作业规范等,根据德育教学目标对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童谣进行挑选、整理,并进行童谣教材的编制,另外还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特点的童谣纳入编选之内,对适合本校的童谣教材进行开发和运用[3]。
        (二)环境氛围营造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氛围和环境的营造对于教学水平提升也至关重要,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童谣教材进行有效开发的同时,还应对相应的 环境氛围的设计和营造加强重视。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等,根据童谣内容进行环境设计,如采用图文并茂、动画、视频等形式,同时应将德育教育思想与图和文内容有效融合。
        在整个校园环境设计中,可以融入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功能,如在进行标语牌的设置时,通过会提示学生遵守各种规范,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约束,在花台旁边会设置“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的标语牌,在“楼道脚步轻轻,靠右慢行。上下楼梯,相互礼让”标语等,这些都可以设计成为童谣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和个性化,通过更贴近儿童的童表达方式,使学生的接受度提高。
        作为学生主要学习、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环境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谣对学生的学习和交往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如“写字歌”这首童谣在教室环境设计中加以运用,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不断规范自身写字姿势写字姿势,保持头正身直,两臂桌面左右张开,并且小腿垂直脚摆平等,使学生能够反复记忆,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学习习惯。
        在学样及班级的主题活动中,通过童谣的融入,进行环境氛围的设计。教师可配合活动的开展,对专门的童谣展示区进行创设。如学校组织读书节活动时,可结合活动主题,在校园内进行童谣墙的设计;教师还可结合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打闹影响同学感情、欺负同学等行为,可结合童谣进行关于友情、团结、宽容、谦让等内容的童谣展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充分发挥童谣的规范功能。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实践
        为了进一步在小学了德育教学中发挥童谣的作用,使德育教学成效有效提高,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落实,并针对学生的主体性展开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4]。在学生进行童谣学习中,最常用到的学习形式为诵童谣,此学习形式需要坚持不懈,必须大声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开口朗诵,一边在心里思考,加深对童谣内容的理解,同时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除了指导学生进行诵童谣,还可以展开画童谣、唱童谣、编童谣、演童谣等多种实践学习形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适合学习方式的选择,如高年级学生可采用诵、编为主的形式进行学习;中年级学生以诵、演为主的形式展开学习;低年级学生则主要以诵、唱和画为主。
        结束语: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小学德育教学中通过童谣的有效融合得到广泛推行和实践应用,并在实际德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童谣的德育作用,不仅提供了学生表现个人情感的机会,还对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有效激发,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所以在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童谣内在的德育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童谣的情感教育作用,对学生优秀品质和性情进行培育,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晶瑄. 绿色童谣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影响[J]. 明日, 2018(23):220-220.
[2]邓慧婷. 巧用童谣立德树人——浅谈小学童谣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北方音乐, 2019, 039(006):208-209.
[3]谢尚娇. 谈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青年时代, 2018, 000(007):245-246.
[4]张明[1], 张雅凡[1], 高精荣[1]. 绿色校园童谣的德育价值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1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