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德育教育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穆建兴
[导读] 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以“童心向党、快乐成长”为主题,按照“党建带队建、党建促德育”的思路,探索 “137”德育教育模式,围绕“立德立志,做儒雅文墨人”这一个发展理念,建设 “爱党、爱国、爱家”三个教育阵地,实施红色理想、橙色活力、金色感恩、绿色创新、青色责任、蓝色和谐、紫色诚信七个主题课程,将学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

穆建兴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中心完全小学  678111
【摘要】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以“童心向党、快乐成长”为主题,按照“党建带队建、党建促德育”的思路,探索 “137”德育教育模式,围绕“立德立志,做儒雅文墨人”这一个发展理念,建设 “爱党、爱国、爱家”三个教育阵地,实施红色理想、橙色活力、金色感恩、绿色创新、青色责任、蓝色和谐、紫色诚信七个主题课程,将学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发展理念;教育阵地;主题课程。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89-01

        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以“童心向党、快乐成长”为主题,按照“党建带队建、党建促德育”的思路,探索 “137”德育教育模式,将学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围绕一个发展理念
        以“立德立志,做儒雅文墨人”作为学校的发展理念,通过全方位开展德育教育,做好“文墨之乡”的文化传承,通过多渠道、多载体的活动开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建设三个教育阵地
        建设 “爱党、爱国、爱家”三个教育阵地,全面提高师生思想意识。
        (一)爱党教育阵地
        重点围绕党史教育,认真组织开展政治学习和道德教育,让师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时代使命,与时俱进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二)爱国教育阵地
        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新中国史教育,大力开展歌唱祖国等活动,让师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切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从内心深处认同祖国,热爱祖国。
        (三)爱家教育阵地
        通过对家乡历史和本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依托“千年茶乡、文墨漭水”的文化传承,通过了解家乡历史、学习家乡文化、认识家乡名人等方式,让师生真正树立起热爱家乡的思想。
        三、实施七个主题课程
        赋予“七色光”的七种教育寓意,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的七大主题课程,让学生沐浴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红色理想主题课程
        主要载体:党史、新中国史教育、理想教育。
        重点开展爱党、爱国的教育,通过设立“德育示范园”,在校园合适位置展示党史、新中国史,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少先队活动、教师主题党日等活动全方位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在师生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理想追求,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
        (二)橙色活力主题课程
        主要载体:乡村少年宫活动、文体艺术节活动。



        围绕“快乐成长”的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少先队员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以“乡村少年宫”为依托,根据儿童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节日庆典和文体艺术周等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展示特长,体验成功,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
        (三)金色感恩主题课程
        主要载体:传统文化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要求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应当”的道理,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在社会,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
        (四)绿色创新主题课程
        主要载体:茶文化、校园足球、环保教育。
        依托学校正在开展的“校园足球、茶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开展绿色球场、绿色茶乡、绿色环保等活动,通过科技创新、科幻画、科普知识探索,争当绿色小卫士社会实践等活动,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引导学生对城市生活、未来生活、人与自然等相关问题的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青色责任主题课程
        主要载体:师魂、逐光主题展示、班(队)干部培养、劳动教育。
        通过浮雕方式在合适位置展示“铸魂、逐光”等元素,重点营造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氛围;设立组建班(队)干部并进行培养,让其成为教师管理的小帮手,增强责任感。划定劳动责任区,培养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式,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六)蓝色和谐主题课程
        主要载体:班级文化创建、“是光”四季诗歌。
        通过创建班级文化,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和谐共处的道德品质。全面开展“是光”四季诗歌课程,通过读诗、写诗等方式熏陶师生心灵,创建和谐校园。
        (七)紫色诚信主题课程
        主要载体:守则规范学习、德育之星评比。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守则规范,开展诚信之星评比,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在学校形成“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受损”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正能量,对讲诚信、守规矩的学生每月进行张榜表彰,在校园中树立诚信榜样,从而引导学生以这些诚信典型为榜样,见贤思齐,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总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按照“137”德育教育模式,将学校党建文化、校园文化、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按照“一校一品”思路总结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结合乡村少年宫等项目,重点开展好书法课、茶艺课、民间器乐课、足球课、围棋课等特色课程。结合地域特点,将当地的洞经文化、农耕文化、文墨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融入德育教育活动,形成校本课程素材,让学校师生得到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大夏书系?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如何抓德育,金钊教授主编,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校长如何抓德育,班建武主编,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