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谭娥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谭娥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学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谭娥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学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21-01

        不论何种知识的学习,其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应用。而语文知识的应用范围之广泛无需赘言。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知识学习成果并且能够正确、灵活地应用,有赖于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阅读的目的,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读懂文章、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在于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被作者的人格精神所感染,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创新教学策略,不懈追求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人生刚刚开始,没有丰富的阅历。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着深刻的内涵或美感,成人读起来很容易意识到,但小学生却较难产生类似的感受。这种“不理解”,导致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显得心不在焉。要解决这种问题,不是单纯的命令学生“认真读”、“仔细感受”就可以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多媒体素材与课文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课文产生更多的理解。
        例如,阅读课文《海上日出》。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或者日出,虽然课文的描写很生动,但学生的想象缺乏落脚点,难以感受到海上日出景色之美。这时,多媒体素材就可以发挥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海上日出景色的视频,或再搭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学生会从自身意愿出发,将视频中的景象与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去认真感受文中创设的场景,意识到课文中的描写是多么的生动,与现实场景又是多么的契合,对阅读课文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
        二、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较为深入的阅读文章、形成了一定的见解后,一般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捋顺思路。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针对考试可能会考到的问题,学生的思考也总是围绕着模式较为固定的试题。长此以往,思路就成了“套路”。“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时更加灵活、开放,给学生創造充分的思考空间,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自主的见解。
        例如,阅读歌词《松花江上》。对于这首歌的作词背景,一般的成年人都耳熟能详,阅读时会产生浓烈的家国情怀。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通过阅读是很难产生深刻的感受的。


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背景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很久没有回过家,没有见到过父母,是不是会特别想家?是什么原因造成歌词中提到的人有家难回?你觉得词作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学生的思考一步步深入,他们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如对流浪者的同情或对侵略者的愤怒等,但都与词作者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阅读的有效性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安排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习惯
        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补充,广大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只是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与学生的兴趣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有些书籍很经典,但过于深奥或过于幼稚,与学生的兴趣点不符,课外阅读就会沦为形式,就算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很多也是敷衍了事。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推荐书目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让课外阅读更有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提升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首先要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班会课上提倡大家每周从家里带一本书回校,并放到班级的阅读角,从而让班级内的同学可以自由阅读。读同伴的书,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积极地引导班级的学生携带各自喜欢的书籍到班级,由于学生之间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且性格特点较为相近,因此所携带的书籍可以有效激发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二)创设阅读的情境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对小学生而言,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在于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创设形式有趣的阅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
        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在我国中小学中已经被普及,它们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带到课堂中,由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视频以及音频材料,通过这样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所要学习的文本材料,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并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快进入语文阅读学习的情境中来。
        总之,阅读教学的意义极为深远,学会阅读往往代表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看书”,自发的汲取书籍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跟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获得成功的助推器。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小学正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