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对话,有妙招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章蓓
[导读]

章蓓    金华市宾虹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13-02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这一内容时,本人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把握编者的意图和儿童心理的特点,把文本内容转向语言形式,同时结合经典动画短片《鸟鸟鸟》,在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中帮助孩子们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学会了人物语言描写的基本功——“用不同形式表达引用人物的话”,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目标自然地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
        一、研究背景
        以往教学生学习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时,我总会找来很多相关的句子和含有人物对话的文章让孩子们学习。在课上,学生读得很热烈,态度很认真,写得却干巴巴,不能灵活、生动运用人物语言表达方式。
        二、研究过程描述
        (一)研究对象的分析
        1.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中的内容。
        其中,旁边泡泡里还有这样一段话:“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编者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本单元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理解和正确运用“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引用人物的话”。
        2.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上册的小学生对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感到陌生,但谈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时,学生还不能根据情境恰当地选择不同形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有必要有一个情境引导他们在观察、分析、选用的写作实践中去掌握知识点,把文本内容转向有趣的语言训练形式,以语言训练为中心,让阅读课变得简单快乐。
        (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①通过朗读、观察、比较课本中已学的三个句子知道“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②通过游戏“官兵捉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会捕捉信息,关注内心体验,珍视独特感受,学会引用人物的话时,根据情境,根据需要,正确运用不同的形式。
        ③观看动画短片《鸟鸟鸟》,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不同形式补充鸟的对话。
        ④教学重点:认识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⑤教学难点:根据情境,根据需要,正确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人物的话。
        ⑥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开放式教学法。
        ⑦教、学具:白纸   铅笔  作文纸 视频《鸟鸟鸟》
        三、关键事件讨论
        (一)导入游戏,明确规则
        1.揭示游戏“官兵捉贼”。
        2.明确游戏基本规则:
        ①四人小组,从一装有“官、兵、捉、贼”角色的信封内,抽签确定角色。
        ②抓了签,“捉”亮明身份后,其余三人每人可以各说一句话迷惑“捉”,不能重复。“官”“兵”“贼”各自设计演示一组表情、动作迷惑“捉”,“捉”据此判断谁是“贼”。
        (三)组织演示游戏活动
        请四位同学上台参与游戏。其他同学关注上面同学的动作神态表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记下他们的言行,担当“捉”的“后援团”,为“捉”出谋划策。
        (三)片段谈话
        把三位“嫌疑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每一句话说一说。四位表演的同学藏好签。



        (四)片段写作
        1.老师布置任务:我们今天要把“捉”和三位“嫌疑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每一句话写下来,让他们的所说的话记录在“案”。怎么写呢?
        2. 老师请大家看黑板,即《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学一学。
        ①指名读一读“我的发现”中的三句话。
        ②按提示语和人物的语言分工再分同桌、分男女读一读这几句话。
        ③揭题:“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引用人物的话”
        3.交流反馈“发现”(并板书)。
        ①引用人物的话,可有不同的形式,提示语有的在前,有的在中,有的在后。
        ②提示语在前面时用冒号,提示语在中间时要用逗号,提示语在后面时用句号。
        ③写在双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
        ④借助提示语和提示语所在的不同位置,展开联想,可以想象说话者的语气、神态、表情和心情,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写一写,为“捉”出谋划策。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将刚学习的“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引用人物的话”的句子及其形式乃至会同已有的“语言仓储”一起运用。这一“学”一“用”配合着,将这一知识积累下来,丰富已有的“仓储”,达到“学、用、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
        5.反馈点评。
        后援团同学陈述意见。用实物投影仪读评用“不同的形式引用人物的话”来描写台上几位同学的句子,并在学生写的句子上进行标点符号等的订正。
        6.再请其中四位不同人物的同学组成一组上台连连起来读读自己的描写。
        在这个教学环节,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记录的人物的语言,发现写同一个人的语言也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达。通过读一读,比较比较,孩子们很快就可以发现有的表达形式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更能表现当时的情境。在比较品味中,孩子们领会了语言的丰富、准确和周密。
        7.揭示“案”底。
        (五)课堂拓展,激发兴趣
        1.激趣谈话。
        双休日,老师在家里也玩了这个游戏,想知道老师怎么玩的吗?
        2.好朋友,好东西一起分享。
        (六)看动画,放飞想象,巩固知识
        播放动画短片《鸟鸟鸟》,学生交流:看明白了吗?动画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大鸟图:大鸟会说什么?
        小鸟又会怎么回答?用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展开想象,补充完整。
        《鸟鸟鸟》
       “可以让我上来吗?”
        “那我来咯!”
        学生根据小鸟的神态想象语言,练习运用三种不同的对话,加深印象,让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七)谈收获、拓展延伸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人记事又离不开人物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应具有简洁,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特点,要符合人物自身性格的特点,不能千人一面,要突出各自的个性,突出独具性。
        四、教学反思
        上完今天这一课,我又进行了反思,我想,以后再教学这一知识时,我是不是还可以引用孩子们喜欢的小品表演或其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在课堂上来进行情景教学?我想,这样的设计,课堂教学一定也会有趣、生动、扎实、有效……
        今天的课也教出了自己的感叹:教学要能充分利用教材,把握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实践,帮助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提升语文的素养。从文本内容转向语言形式,更让阅读课变得简单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