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建设中初中衔接生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骆显军
[导读] 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作为初中教师,必须做好衔接生的教育,让农村基层教育跟上社会的发展是根本任务。

骆显军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中学
【摘要】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作为初中教师,必须做好衔接生的教育,让农村基层教育跟上社会的发展是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衔接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36-01

        一、新农村建设中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双亲都外出打工的不少,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而大多数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最多照料他们的衣食生活,对于学习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因此孩子得以机会更多的放纵自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不少学生失去了“勤奋、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勤俭”等农村学生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这就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2、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较大转变使学生学习变困难。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心理、生理上都在逐步发展,进入中学以后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转变较大。小学数学以直观现象为主要思维特点,中学数学学习正在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中学生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意义识记为主。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形象、直观的思维为主,慢慢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逐渐增长,这造成部分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由昔日的优等生变成了学困生,严重地影响了了学生的发展。
        二、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衔接生教育。
        (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尽快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在农村学校,老师大多采用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较强。这就与初中学习产生了很大矛盾,中学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对学习根本无所适从,在学习上对教师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自习课时,不知如何安排时间做作业,不懂如何预习、复习,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压力。教师要以衔接中小学学习习惯为切入口,开展进行中小学衔接活动,促进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督促等等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家校融合,让家长做好配合工作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不仅是生活基本单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学校。坚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教育的发展,是目前基础农村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家长也要适应子女的中学学习。
        (三)、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好数学衔接工作
        1、加强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经常与他们交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和关怀,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切实帮助他们。其次要真心付出,切实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努力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心底接受你,信任你,这样他们便会喜爱和乐意学好你所教的学科。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找到初中数学学习的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复习,温故知新,有错必纠。”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小结,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大力培养学生积累资料进行整理复习的能力,如将平时作业、单元测试中技巧性强的、易错的题目及时收集成册,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3、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学生应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以学习主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生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数学符号、算式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对称美,几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组成的井井有条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魅力,展示数学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雅致与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创造奇迹。
        4、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不断改进教法。
        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产生一些学困生。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5、积极渗透现代数学教育教学思想。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观看,老师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反思、善于归纳、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会”变为“会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好初中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家校联合,形成合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法》魏建豪
3、《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之小学掣肘因素探源》张伟
4、《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有效衔接》张新春  向利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