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洛桑曲觉
[导读] 提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于探索问题、挖掘问题的人更具有创造出新颖事物能力。语文学科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培养学生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和基础知识差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设问方式,通过问题带动学生思路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洛桑曲觉    西藏拉萨市门巴乡中心小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提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于探索问题、挖掘问题的人更具有创造出新颖事物能力。语文学科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培养学生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和基础知识差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设问方式,通过问题带动学生思路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61-01

        引言:质疑问难是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会产生惊奇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中,设问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科由于文字较多,同时缺少趣味性,所以学生对其学习意向较低,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缺少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将质疑问难的学习因素掺杂在日常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因为课上实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能利用好学生的自习时间,对于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提问具有较广的范围、欠缺针对性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问题方式存在两点问题,首先即是提问内容较为广泛,对课堂提问缺乏重视,其次教师提问内容过于单一,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缺少参与兴趣。
        2、是对传统教学习惯的依赖
        当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提问过于形式化,缺少针对性,同时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较少使用开放性问题,答案较为固定化,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并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机会并不均衡,在教师完全支配提问过程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仍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优化的问题。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必要过分忧虑,只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优化与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尊重学生差异
        小学生在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进度等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这些差异的影响下,小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理解方式。而这些内容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征做出了解,从而有依据地提高提问针对性,让提问在符合学生水平的基础上适应学生实际。面对具有较强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让他们在充分探究与思考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于具有一般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学生,应当着重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重视在调动这些学生提问兴趣的基础上给予他们较多的提问机会,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他们开展耐心引导;对于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应重点强调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在提问过程中应当重视引导,通过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来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提问环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的鼓励、充足的思考时间等因素都能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分析。由这些内容构成的教学环境对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环境的创设。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学生被规范所束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严苛的纪律规章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呈现出年级越高的学生越欠缺发言与提问主动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擅长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教学环境以及具备互动性的交流空间,促使学生在愉快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自身所得到的尊重,并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重视和学生间的互动。虽然在小学课堂提问中,问题的提出者是教师,但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并非支配角色。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与尊重,则教师与学生之间包括提问在内的对话也难以取得较高的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意识到在知识获取方面,教师与学生仅有认知顺序的不同,而不存在认知地位的差异。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主体地位,不能以讲解代替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的理解。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学生的热情以及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其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特别是对过程评价的忽视是使学生难以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提问学生以及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积极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获得学习动力的基础上提高参与提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之“失当”与“优化”[J].胡红.语文教学通讯.2016(33)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刘慧桃,施秀军.课程教育研究.201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