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徐嘉豪
[导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数学,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每一位孩子都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具有一种探究的精神和意识,这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

徐嘉豪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春蕾学校  214107
【摘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数学,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每一位孩子都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具有一种探究的精神和意识,这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82-01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帮助我们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一、观察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有人说,你看不到世界的美丽,不代表存在的虚无。确实,拥有一颗慧心,方能拥有一双慧眼,才能看山山美,看水水秀。让澄澈的清溪淌过心扉,盈一颗纯净美丽的心看人生,看世界。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常常从我们身边走过,生活中我们也同样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和发现课堂上的精彩,才能使生活更加的充实,学习更加有信心和动力。观察要有一定的层次感,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从点到面或者由内向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要学会观察,首先要做到“五会”,“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提升自己的思维、想象、分析、判断的能力。
        观察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孩子的观察能力越强,她的思维能力就形同大海般宽阔。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自行车架、篮球架、斜拉索桥、埃及金字塔等物体都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原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把平时我们熟知的生活场景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要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数学思维,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要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锻炼,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加强生活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体验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例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苹果、香蕉、石块、橡皮泥……)的体积,在课堂上,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出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同时提供量杯、量筒、石头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究测量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好奇心被很好的调动起来了,对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欲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新课标中提到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学”,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知”和“行”是紧密相关的,没有行就没有知,知从行来,只有做到“知行合一”,从“做”中汲取知识,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探究活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促使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学得必备的生活知识。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融入生活中的事例,从孩子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孩子们运用手中的十二个小正方形去动手拼一拼,看看一共可以拼成多少种长方形,孩子们顿时被动手操作所吸引,每一位孩子都在努力拼出不同的长方形,最终经过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一共拼出了三种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紧接着,分别把每种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一一列举出来,通过探索发现,最终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那么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去探索正方形的面积,在交流结果时,一共列举出了三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最后发现原来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有关。可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来源于生活。可见数学与生活有着微妙的联系。教师在备课堂、备学生、备教材时,敢于将数学书上的知识融入于生活,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究新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让“教材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学生走”的理念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四、结论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与科学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