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汪红
[导读] 除了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将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在一起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但若想有效实现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还需要不断分析,进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过程中提升德育水平,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基于此,本文对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展开了分析。

汪红   四川省阆中市思源实验学校  637400
【摘要】除了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将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在一起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但若想有效实现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还需要不断分析,进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过程中提升德育水平,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基于此,本文对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现状;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80-01

        前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阶段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因此应重视数学和德育教育的结合,以此为德育教育开拓新领地,同时也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培养。将德育和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应该是广大数学教师的根本职责,但当前数学教学对德育的渗透并不是非常理想,就数学教学而言,其对德育的渗透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通过数学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促进数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后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获得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科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不仅要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才能有效结合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有效渗透,从而令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培养。对数学教学而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的学科态度并,并促进正确三观的形成,进而实现德育水平的提升[1]。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
        就小学而言,在数学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教师基本上都能够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德育进行渗透,但最终效果却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都还没有掌握德育在数学中渗透的有效方式,以至于数学和德育无法紧密结合,进而降低了德育的渗透效果。另外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普遍都对学生的成绩特别重视,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强调成绩,以至于数学教学内容更偏向于理论知识讲解,并没有重视学生数学意识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科意识,最终影响了德育在其中的渗透,而且这种方式还极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也极其不利。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一)教师要做好引导
        实现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不能只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好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提升德育水平。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提升个人的德育水平,比如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实事求是的数学态度等,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然后学生的德育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而且这能够为接下来德育在数学中的渗透打下良好基础。
        (二)挖掘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若想更有效地完成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行培养,同时要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改变数学教学就是为了提升成绩、就是为了考试的传统观念,而且也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并挖实际应用中的德育元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据了解历史上各优秀的数学家是怎样通过刻苦钻研来发现数学理论的,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艰苦[2]。为此,教师不能让数学教学停留在课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课外资料,比如在针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查询企业报表,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这样学生不仅能能够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同时还可能够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进而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最终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三)将德育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部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应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对德育有所体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可以通过自由探究的方式实现教学环节和德育的结合。比如在课后练习阶段,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布置基本的练习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练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布置和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相关物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蕴含什么数学原理等,这样就能够将其中的德育内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后练习时也能够提升个人德育水平,并且对勾股定理产生更深刻地理解。
        结束语:本文简要分析了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效参考,进而令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提升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关朝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36):13-15.
[2]吴能珍.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