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中年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蒙明
[导读] 我们国家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年代,所以更加需要大量的人才,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施就是从小学开始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能力培养等在这方面为国家积累大量人才的一个体现。小学科学就是要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下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做了探讨。

蒙明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实验小学  558200
【摘要】我们国家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年代,所以更加需要大量的人才,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施就是从小学开始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能力培养等在这方面为国家积累大量人才的一个体现。小学科学就是要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下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中年级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78-01

        引言:
        我国与世界日益频繁的接触,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人才。世界各国先后陆续提出了核心素养策略,我国也正式开启了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下文就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如何让课堂变的有趣,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做了一一阐述。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设置的科学这一科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培养他们的一个科学精神。非常符合新课改中的要呵护儿童的好奇心,保持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指引他们学习这个世界有关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的小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旧是以机械的对学生灌输知识。在教授知识方面教师也多是以书本上的课程为主,而非与实际结合。正因为这样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实是被破坏掉了。这样下来其实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会受到影响的。
        二、把课预习重视起来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一个知识体系。是对事物发生规律的一个总结。所以科学课堂中会含有很多的社会经验,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以引导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没有学习这个知识前,运用自己的理解去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三年级教材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中。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观察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根据一些区别去分类,例如天上飞的有生命的有麻雀,老鹰,燕子等。在土里有生命的物品有小草,小树,小花,可以跑的有生命的物体有小猪,小羊,小猫等,在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说出这些生命不同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更主动去学习。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结构产生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方法非常符合核心素养。



        三、让科学学习目的更明确
        国家让学校设置科学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科学知识,社会技能,和能建立良好的思想品格。其中还包含了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建立。传统的机械性学习方法不符合核心素养的观念。学生必须要做到亲身经历,去体会,去感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成功,学生通过探索,会经历到失败的苦涩,也会经历成功的骄傲。这是传统的教育方法所不能具备的条件。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例如:在三年级科学课本中的关心天气一课中就可以以学生们熟悉的燕子低飞要下雨,还有天上有乌云了要下雨等熟悉的知识来进行观察,让学生们预测天气,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假设、验证、体会和交流。学生们会从中得到启发,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假设天气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用到本身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然后进行推理,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也会让他们的思维进行升华。在结果到来后,有一部分人会经历成功,有一部分人会经历失败,对学生们的心理也是一种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会交流自己的经验,形成思想的碰撞。这是科学素养所倡导的[1]。
        四、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生年龄尚小,在他们这个阶段拥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对每件事情都充满好奇,对生命充满敬畏。小朋友们通过对自然的无限探索,从而让自己对世界产生认识。对于教师来说让这种好奇心,求知欲不断的完善和保持是一种责任。探索是儿童自身的一种需求,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会完成自我的强化,他们通过这种探索会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就像上面讲到的让学生去预测天气其实就是把主导权给了学生,在他们预测成功的那一刻满足感会占满他们幼小的心灵。真正体验到探究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
        五、增强知识趣味性
        其实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本身就是实用性很强、趣味性很好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知识学习起来更为容易,也更加具有主动性。例如在小学科学课中他们是什么做的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各个物品的材质和生产方法。以纸为例,书中讲到纸是木材做成的,但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在网上搜集造纸的视频,在课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到造纸的过程,这样的课程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趣味性[2]。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要以兴趣为出发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加以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晓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9,000(004):P.129-129.
[2]金卫国.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9(5):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