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朱慧清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朱慧清
[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融入了很多外来元素,使传统文化不得不面临巨大冲击,导致其在很多国人心里失去了传播信心。对此,传统文化的渗透很有必要融入语文教学中,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有着提高学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与素养,作为传统教学特有的学科之一,其有着传承文化的责任,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

朱慧清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大河镇中心小学  新疆  巴里坤  8392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融入了很多外来元素,使传统文化不得不面临巨大冲击,导致其在很多国人心里失去了传播信心。对此,传统文化的渗透很有必要融入语文教学中,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有着提高学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与素养,作为传统教学特有的学科之一,其有着传承文化的责任,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64-01

        引言:小学教学阶段为学生的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识字认字积累基础知识的阶段,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语文教学效率低,学生无法集中学习的问题。主要的原因为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学阶段,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虽然得到一定的成长,但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都处在懵懂发展阶段,所以需要拥有良好的引导。而在传统文化中,其拥有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陶冶学生情操,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
        其次,有助于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塑造,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可以发现多数内容都是与亲情、友情有关的,以描绘生活常态居多。当今的孩子,生活条件的优越,传统文化的淡化,亲身体验各种情感的机会比较少,很容易发现很多孩子都多少有冷漠、不知感恩的一面。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感知感化,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行为,及时纠正不当表达行为。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往往会涉及很多的方面,包括语文知识、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民俗风情等的认识了解,细致的作课堂情景创设,解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文学素养。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教学方式陈旧,课堂缺乏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有的教师不能够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解题、扫除文字障碍、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教学效率并不高。还有的教师完全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教案教材一边读完一整节课等。



        2、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的沉淀
        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少,除了每天要上的语文课,平时很少有学生会花时间去看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书籍,将多数的时间花在了手机游戏刷视频等方面。语文的学习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对与课外经典几乎没有读过几本,造成学生的阅读量少,无法拓展视野,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通过传统文化氛围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当地或者其他地域的民俗风情或者典型的传统节日进行讲述,引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充分结合教学课堂与第二课堂,配合第二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如:在学习有关与传统文化的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程之前去预习课文,对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做一些调查与了解。再通过合理设置课堂上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对于第二课堂的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生活经验过渡到语文教学之中,加深对与课文的理解。
        2、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先贤伟人、小说、诗歌等内容都蕴含着十分浓厚的传统文化与作者的浓厚感情。小学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媒介和知识载体。对于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语言进行深刻的品味,加深对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的感悟。比如:对古诗词进行学习时,教师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写作的心情有所理解,通过揣摩和斟酌字词,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3、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尽管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但是终究内容还是有限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就要拓展课外阅读,通过阅读经典来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挖掘。当前的中学生往往阅读量不高,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课外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沉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使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其能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解析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张玮.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0期
[2]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丁苏丽.试题与研究2016年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