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罗斌
[导读] 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长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质量。语文教学中的课文类型很多,包括篇幅长、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课文。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面对长文都会采取“长文短教”的策略,即对篇幅较长的文章用有限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教学价值。本文从整体把握抓主线、有效取舍找关键和精准切入牵全篇三个角度探讨了“长文短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罗斌   四川南充市蓬安县平头乡中心小学校  四川  南充  637800
【摘要】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长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质量。语文教学中的课文类型很多,包括篇幅长、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课文。一个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面对长文都会采取“长文短教”的策略,即对篇幅较长的文章用有限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教学价值。本文从整体把握抓主线、有效取舍找关键和精准切入牵全篇三个角度探讨了“长文短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长文短教;小学语文;有效取舍;把握主线;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88-01

        在统编教材中,各学段都有一些篇幅长的课文,这些长文本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阅读。然而,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一篇课文是1-2个课时。当学习一篇长的课文时,学生会觉得时间不够,不够透彻。在长课文的教学上,对教师就提出短教的新要求,那幺,该如何实施长文短教呢?
        一、整体把握抓主线
        (一)用文体意识进行观照
        中低年级的寓言故事,可以抓住课文所写的小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把握;童话故事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和故事的开始、过程、结局来概括。中高年级的叙事性文本,神话故事可以从神奇性的角度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民间故事需要抓住其中的对立元素从模式化以及固定情节方面进行理解;小说需要根据不同文本或从人物或从情节、或从环境等因素出发进行把握;难一些把握的散文,只要能够抓住作者行文的线索,就可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还有说明性文章主要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串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如学习《牛郎织女》这样的长课文,教学中可以按照单元语文素养“提取主要信息”的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也就是分别提取牛郎的主要信息、织女的主要信息以及他们结合、分离、相聚的情节线索,就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内容。
        (二)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都体现在具体的字词句段篇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表达才能体现出艺术性。因此,整体把握课文,就要努力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仔细品析作者在构思谋篇上的匠心独运、语言表达上的精雕细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长课文,作为经典童话作品,课文采用了反复的经典结构加对比的表达手法。反复的结构表现在擦燃火柴的情节上,一次次把绝境中的小女孩带入美好的幻觉中,直到小女孩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世界里。对比手法是小女孩死在美好的幻觉中,现实却是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雪地里,形成了视角上、心理上的强烈冲击。
        二、有效取舍找关键
        (一)于规律处举一反三
        尽管课文的语言读起来好像千差万别,不存在雷同的问题,但是在这些不同的语言表达之中,又清晰地存在着共同的因素,这就是语言的规律性。因此,这种带规律性的语言现象,是整个课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长课文教学更需要选取这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学习运用并掌握这些规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篇幅较长的课文,在预测策略的学习中,课文中突出的规律是每当故事情节出现转折时,就会出现一个求助的声音。


教学中,先要让学生认识这种带规律性的表达,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规律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和探寻,尤其需要注意找出规律中的变化情况。比如,第二次求助的要求在时间上比第一次多,那幺在第三次求助出现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这样的举一反三才不会机械死板,也可以顺利理解每一次的变化所带来的全新结局。
        (二)于细节处揣摩咀嚼
        细节多指文章中那些细微、点滴的内容表达,选入课文的作品中这样的文字应该是数不胜数。在长课文的学习中,需要选择的细节是指能够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和效果,不仅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对人物形象、品质的表达有突出作用。其中那些对主人公具体灵活、逼真细致、栩栩如生的描写,尤其是细微的动作描写还能显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的细节就是值得揣摩咀嚼的关键词。如在《小英雄雨来》这篇长课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如雨来仰浮露出小肚皮、雨来在书皮上写自己的名字、雨来搬缸等,但最值得揣摩咀嚼的细节是:“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个细节中,不仅能够表现雨来经受鬼子毒打时的坚强不屈,而且揭示出雨来身上的爱国情感的来源,而这正是课文所塑造的人物的重点关切。因此,抓住这样的细节就可以把握课文的关键,让长文短教见成效。
        三、精准切入牵全篇
        (一)学会抓题眼切入
        在阅读那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时,如果能够抓住文章题目中的题眼有效切入,就可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并可以由此开展相关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还以《小英雄雨来》一文为例,“小英雄”就是题目中的题眼,教学中可以抓住“小英雄”开展,课文中的“小”体现在哪些方面?雨来是突然成为英雄的吗?为什幺不怕打就是英雄行为呢?为什幺妈妈不让“耍水”雨来下河游泳也是小英雄值得自豪的一种行为(这是为雨来最后能够从敌人的枪口下英勇逃脱的重要本领,在内容上属于前后照应)呢?这些围绕题眼进行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解决那些看似矛盾的问题,而且可以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人物的光辉形象。
        (二)善于抓重点切入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有重点表达的内容,长课文围绕重点所做的努力更明显,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重点组织学习,是有效的切入方法。统编教材中,许多课文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关键句等都可以看作课文的重点句。教学中,以这些重点句的理解为突破口,将其与课文思路、中心意思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简化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主线分明,便于学生顺势而学,达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效果。如在《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长课文中,课文起始句“我们家里有一个男子汉”和总结句“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就属于课文的重点句,它们切入文本学习,围绕“男子汉”的种种表现,就可以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和主题。
        总而言之,对于教材中的篇幅较长课文的学习,探索“短教”的方法和策略,不仅是对这一篇长课文的学习有效,而且可以有效延伸到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中,这也是从长课文学习中训练有效的阅读方法,最终达成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启芝.长文短教的三个聚焦点[J].小学教学参考, 2019 (33) :24.
[2]宋成丽.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03) :152.
[3]徐海君.化繁为简 长文短教——基于小学部编版教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 (12) :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