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程敏
[导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转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选择通俗易懂,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困难枯燥的物理问题简单化、趣味化,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重点从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联系实际生活讲解重难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物理实验和结合实际生活布置课后作业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

程敏   四川泸县百和镇百和初级中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02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转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选择通俗易懂,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困难枯燥的物理问题简单化、趣味化,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重点从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联系实际生活讲解重难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物理实验和结合实际生活布置课后作业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209-01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可以让初中物理生活,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用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物理课堂上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初中物理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以先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营造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被带入课堂。比如教师在讲解“质量与密度”时,可以借助教室现有的工具,拿出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体积相似的物品让学生猜哪个物品比较重,然后再进行称重。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看似体积相同的物品质量却差很多。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比如在对比完物品的质量之后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有些学生看起来瘦,但是质量却比较大。通过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新课学习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方式了解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可以将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将困难问题情景化,是有针对性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找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联系实际生活讲解重难点
        教师在讲解重难点时必须要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一个生活案例,让学生将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串联起来。比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时候,学生总是将凸透镜和凹透镜弄混,尤其是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在讲课本章内容时,可以将透镜与眼镜相联系。首先,除了观看图片,教师可以拿近视镜和远视镜,让学生触摸并亲自感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讲解什么地方要用到凸透镜,什么地方要用到凹透镜,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所用的透镜不同。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重难点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结合教师的例子,联想运用透镜的生活情景,以及透镜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进而主动去探索凹透镜的成像规律等相关知识点。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初次接受物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物理思维,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打好物理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物理思维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初中物理更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



        三、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物理实验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探究和学习物理知识,因此现有的初中教材实验教学偏多,并且很多实验的操作相对简单,并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将实验教学简单化、生活化,方便学生操作。比如在学习“光的现象”时,对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与反射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因此教师做实验时可以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小镜子给学生展示光的反射。同时还可以联系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给学生讲解光的折射等相关知识。比如“为什么笔在水里会变被折断”“为什么水中的鱼与实际捕捞上来的鱼在视觉上存在着差异”。从实际生活入手开展实验,一方面学生熟悉实验工具,不会产生陌生感,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融入物理实验之中,其次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物理实验,可以解决学生对日常现象的一些疑问,物理实验可以变成“解谜课”,学生的学习兴致会更高,教师教学也会更加顺利。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生就不会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等方式去记忆实验原理,给学生创造一个熟悉的情景,学生在回忆教学情景的同时就联系到物理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更牢固,进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理解并应用物理知识。
        四、结合实际生活布置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物理作业帮助学生记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同时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后习题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其次,课后习题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展开,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许多课后习题都是让学生去探索课堂上没有讲解到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探索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物理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的知识,为讲解新课做铺垫。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下,课后作业具有多重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摆脱枯燥、繁重的作业习题。比如在学习完“质量与密度”相关课时时,学生对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去测量家中的苹果、鸡蛋的质量,然后让学生进行记录和对比,并分析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家用冰箱冰冻一瓶水,并记录时间,冷冻完成后,将水拿出冰箱后观察瓶壁上有什么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产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案例与物理学习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亲历实验过程,减少学生对物理作业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改变初中物理教学困境的重要方式。教师从课堂引入、课上教学以及课后作业等各个环节都将初中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解答生活中的疑惑,同时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贾雪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19,(36):92-94.
[2]林钦.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92-97.
[3]刘海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09):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